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1. 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B. 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C. 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D. 道家具有“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和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提供了个人等级与社会层次同构的理论基础。

B. 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己”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

C. 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

D. 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基本一致。

3. 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②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满分3分。)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是“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恰好说明中国文化有难得的有限的“超越”因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说明C项“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错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在文中最后一段中组织答案。主要包含两个内容: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道家思想中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录入时间:2021-04-26 0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