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遮住我的阳光·龙应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龙应台 ①台湾是个标语地区。走上街,看见“两个孩子恰恰好”,经过电线杆,瞄见“保密防谍,人人有责”。还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横挂在车马杂乱的大街上,好像鼓励开车的人要冲锋陷阵。 ②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的泛滥只是一个表征。拿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来看:大家都说,现代的中国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西方的文化只学到皮毛,而且不能消化,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已完全抛弃。怎么办?很简单!首先,到街头、学校、车站,贴上千千百百个标语:“复兴中华文化!” ③然后,在台北市塑造一个比自由女神还要高、还要重的孔子巨像。气魄要大,所以单单铜料就要花一亿元以上。铜像用来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改善人民文化气质,更昭告世人,台湾是中华文化的堡垒。 ④我不是在说笑话;你没看报纸吗?市政府一点没有幽默的意思。 ⑤这个庞然巨物建立起来之后,大概会遮掉好大一片天空,使许多住家变得阴暗封闭。冬天的霪雨和市区的污染将为铜像覆上一层肮脏的颜色。铜像边的街道,大概与红毛城四周一样,会有像苍蝇叮肉似的摊贩,而街上的交通将因游客的往来而呈爆炸状态。至于这么一大块铜将如何“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我非常迷惑。 ⑥今日的台湾若真有厚实的文化传统,不需要努力地“宣扬”,人家自然会慕名而来。台湾的内在若是空虚浅薄,我们再“宣扬”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这样迫切地要求别人的注意,本身就是一个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可是缺乏自信便也罢了,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实实在在地去提升自己!相反的,我们所做的是没头没脑的“宣扬”工夫——贴标语、作宣传、铸世界上最大、最重、最高、最贵的铜像……这不是心虚的暴发户心态,是什么? ⑦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与文化危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造个大铜像,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如果报税单上有这么一个名目,我宁可坐牢,也不会缴纳这笔铜像税。 (选自《野火集》,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 作者不支持建立孔子巨像的理由有哪些? 3.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怎么做?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龙应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①首先从标语泛滥的现象谈起,指出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②其次,通过批评建立孔子巨像,剖析当前复兴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错误心态;③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并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2. ①耗费大量金钱;②遮掉天空,使住家变得阴暗封闭;③逐渐变得肮脏;④使街道拥挤,影响交通;⑤起不到“宣扬”的作用;⑥是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 3. ①改变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②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敢于承认社会问题和文化危机);③实实在在地去提升自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是考查全篇的思路,还是考查局部的思路,如本题“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看文章一共多少节,中心话题是什么,如本文一共七节,中心话题是当前中华文化,主要是剖析当前中华文化的错误心态,接着就可以按照论述类文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剖析本文。文章第一节列举台湾标语泛滥的现象,第二节直接指出标语泛滥现象折射出的习性,即“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的泛滥只是一个表征”,这两节可以划为第一层次;第三节举出典例,即建立孔子巨像这一事件,接着从第四段开始,借助建立孔子巨像这一事件来分析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的错误的心态——注重表面形式,做表面工作;第六、七段,借助分析建立孔子巨像的心态来分析应该如何去做,即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实实在在地去提升自己。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者不支持建立孔子巨像的理由有哪些”,“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且要分点作答;“不支持建立孔子巨像”要求考生找到建立孔子巨像的内容并找到作者对该事件做出评价的段落,最后圈出相关的句子,并分点概括。如第五段“这个庞然巨物建立起来之后,大概会遮掉好大一片天空,使许多住家变得阴暗封闭”“冬天的霪雨和市区的污染将为铜像覆上一层肮脏的颜色”“而街上的交通将因游客的往来而呈爆炸状态”“至于这么一大块铜将如何‘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我非常迷惑”,第六段“我们这样迫切地要求别人的注意,本身就是一个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怎么做”,首先应到文中圈出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些错误的做法,然后给出相应的措施,还可以圈出作者从正面阐述该如何去做的文字,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如文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说列举台湾标语泛滥的现象并由此分析出中国人重形式和做表面工作的习性,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做法,即“改变重形式、作表面工作的习性”;文章中间部分举出建立孔子巨像这一事例,并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即心虚、缺乏自信,想要掩盖自己的不足,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做法,即承认自己的弱点;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实实在在地去提升自己”。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
|
录入时间:2021-04-27 09: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