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类回收升级·冯灏》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缓解工业原料不足,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与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在内的4类24种“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对广义、狭义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布下铁网,将非法垃圾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严控合法的固体废物进口,减少总量,提升品质。” “时代变了,政策需要根据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刘建国说。 (摘编自赵贝佳、杜海涛《减轻生态环境负担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期) 材料二: 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垃圾出口国仍在努力寻找能替代中国的办法。 各国抛出了不同的想法:据媒体报道,欧盟表示正在考虑对塑料使用征税,英国打算将一些垃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美国则要求中国取消上述禁令。但专家指出,这些建议都不是长期并可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的解决办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晓宇教授指出,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此举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处理本国固体废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体废物处置的单位排污量,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倒逼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编自平悦《“洋垃圾”禁令越收越紧 日媒:中国环保对策来真的》,参考消息网2018年5月16日) 材料三: 长期来看,禁令最终的目标无疑是提高国内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制造业面临三种选择——国外再生资源、国内再生资源和新的材料。随着中国能源资源税率的上升,新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而“洋垃圾”被禁止之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后端处理,再进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对此表示怀疑。他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真实的现状是,即使中国全方位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资源量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矛盾的根源环境问题,杜欢政认为,根本上这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只要规模化的处置企业能保障污水处理、空气治理、职业卫生,就不应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 李志青也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洋垃圾”,认为所有的再生资源都是弊大于利。完善的市场应该是允许进口,但要满足中国管制的要求和标准。这个环境标准可以定得很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破坏环境的成本也理应提高。 (摘编自冯灏《“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类回收升级》,《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3月29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这一举措是根据时代变化而进行的调整,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B.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此举有助于全球生态安全。 C. 李志青认为,“洋垃圾”被禁止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处理。 D. 杜欢政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来缓解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但此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禁令的颁布。 B. 面对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各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综观各国的不同对策,无一能长期解决垃圾管理问题。 C. 面对新规,杜欢政和李志青均主张不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前者认为,只要提高标准即可允许进口;后者认为,只要企业能处置,也可进口。 D. 材料二和材料三均提到了禁令颁布后,会倒逼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这不仅能减轻环境负担,也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网、《中国经济导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类回收升级·冯灏》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C 3. 第一问:(1)《人民日报》侧重介绍了禁令新规的产生背景及相关内容;(2)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禁令颁布后,对世界主要垃圾出口国和中国的影响;(3)《中国经济导报》侧重介绍几位专家对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再生资源进口的看法。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表述不对,原文是是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这根本上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前后内容的指代不一致。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杜欢政认为,根本上这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破坏环境的成本也理应提高”等分析可知,前者和后者的看法说反了。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结合材料一内容“为缓解工业原料不足……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与严重的环境污染”分析可知,《人民日报》侧重介绍了禁令新规的产生背景及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禁令颁布后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中国经济导报》侧重介绍几位专家的看法。原因分析,三家媒体的出发点和定位不同,因此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
|
录入时间:2021-04-27 09:2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