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剧源流之变文与诸宫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唐入宋,中国的长安、开封等地,市民与军队聚集,形成规模相当大的都市。都市的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诱发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娱乐业的山现。在唐宋时期的各大都市,出现了勾栏瓦舍——汇聚多种表演形式的大型娱乐场所,表演艺术由此成为足以谋生的行业,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更形成巨大的经营压力,促使艺人们不断提升表演艺术水平。 在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说书、讲史成为备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在那里还出现了傀儡戏和皮影戏。勾栏瓦舍的说书讲史以及傀儡皮影等表演,追求的是有着更多细节的故亊,如何敷衍情节使之包含更多细节,尽可能细致地描摹情节发展的经过,成为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古代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显然都不是文人们的个人创作,而更像是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说书讲史的艺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话本。因为艺人需要细节更丰富的陈述,使那些在史书或传说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的故亊,可供整日甚至连续多日讲述,以满足城市里有大把闲暇时间的看客们的需求。他们的叙述使历史故亊的脉络渐渐变得越来越曲折复杂、跌宕起伏,越来越具有大型戏剧作品所需的规模。 都市是催生大型商业化戏剧的重要背景,但是戏剧的出现与成熟,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机缘。唐朝是佛教思想传播的隆盛时代,为向俗众讲经,僧侣们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散文说白叙述事件的经过,然后用韵文歌唱加以铺陈渲染。由此出现了一种夹唱夹叙的特殊文体。这类文体常用某某“变”称其故事,故名为“变文”。变文这类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体随佛教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新的极受欢迎的娱乐方式。 无论中国颇具规模的长篇讲唱文学是否源于变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们从文体上看,与剧本已经非常接近。而更接近的,显然是与变文有关的诸宫调。 诸宫调是叙事体的说唱调,以一种特殊的文体,即应用了韵文与散文这两种休制组织而成的文体,来叙述一件故事。存世所有诸宫调的本子,都具有唱白相间、用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文体上的明显特征。隋唐时期出现了同一宫调内不同曲牌的乐曲连缀形成的较大规模的音乐作品,名为套曲,或组套。音乐长于抒情,无论是长调还是小令,均可用于表现不同的情感,但叙事显然是其短处。且不说单支的曲子,即便是套曲,对于叙述完整复杂的故事而言,仍然显得格而不够,又因为用音乐的方式演唱曲折复杂的故事,需要运用具有变化的音乐手段,因此,将不同宫调的多个套曲组合在一起,形成“诸宫调”,就成为一种更具表现力也更受欢迎的新的表演形式。诸宫调形成的过程中,唐宋大曲、唐宋词里常见的曲调,以及民间的俗曲等等,都得到利用。有如此丰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诸宫调的精彩是可以期待的。 (摘编自《中国的戏剧源流之变文与诸宫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规模化大都市的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育,勾栏瓦舍这种大型娱乐场所随之出现。 B. 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细致描摹更多故事细节的说书讲史和傀儡皮影更易表演成功。 C. 都市是催生大型商业化戏剧的重要背景,而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又为其出现、成熟提供了特殊机缘。 D. 从唱白相间的文体特征来看,无论是长篇讲唱文学、变文还是诸宫调,都与剧本非常接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绍勾栏瓦舍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引出下文几种备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B. 文章末段着重阐述了诸宫调的文体特征,主要是为了说明在文体上诸宫调与剧本更加接近。 C. 文章介绍说书讲史时侧重内容的曲折复杂,介绍变文与诸宫调时侧重文体的讲唱结合。 D.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艺人们只有不断提升表演艺术水平,才能既不影响个人的生计,又不影响勾栏瓦舍的经营和发展。 B. 因为史书或传说里的故事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所以它们不能成为说书讲史的艺人们表演的蓝本。 C. 变文后来成为极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这与僧侣们借其传播佛教思想这一初衷是相悖的。 D. 如果没有对唐宋曲词里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用,诸宫调就难以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中国的戏剧源流之变文与诸宫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而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又为其出现、成熟提供了特殊机缘”错误,第三段说的是“都市是催生大型商业化戏剧的重要背景,但是戏剧的出现与成熟,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机缘。唐朝是佛教思想传播的隆盛时代……”,由此可知,这一特殊机缘指的是唐朝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而非“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主要使用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如第二段“古代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就是举例论证,最后一段“又因为用音乐的方式演唱曲折复杂的故事,需要运用具有变化的音乐手段,因此,……”就是因果论证,但没有运用比喻论证。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史书或传说里的故事……所以它们不能成为说书讲史的艺人们表演的蓝本”错误,由文中“如何敷衍情节使之包含更多细节”“他们的叙述使历史故事的脉络渐渐变得越来越曲折复杂”等处可知,艺人们只是改编拓展了史书或传说里的短故事,并非另创,所以那些在史书或传说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的故事仍是艺人们表演的蓝本。C项,“这与僧侣们借其传播佛教思想这一初衷是相悖的”错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变文受到人们的欢迎,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传播佛教思想的初衷并不是相悖的。D项,“如果没有对唐宋曲词里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用,诸宫调就难以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错误,“如果……就难以……”错误,从文中来看,对唐宋曲词里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用可以让诸宫调更精彩,但是诸宫调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是因为它将不同宫调的多个套曲组合在一起。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
|
录入时间:2021-04-28 09: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