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工业设计: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柳冠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设计,大家首先想到美观、酷、炫,这远远不够。

就像设计一个杯子,如果设计者只想着杯子,500年以后他设计的东西还是杯子。但我们要的不是杯子,是解渴,或是为表示心意给朋友当礼品。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设计也不同。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要适应人文环境,同时要解决问题。设计不仅要考虑表面看到的东西,还要考虑适用、安装问题,生产、维修问题以及回收再利用等等。

衣服脏了怎么办,过去都用棒槌、搓板洗,现在有洗衣机了,但一定离不开洗衣机吗?在西方或香港,很多地方都有洗衣房。一边看书、上网、喝咖啡,一边洗衣服,沟通了邻里关系,还节约了资源。洗衣方式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我们需要的其实是干净的衣服,而不是洗衣机,这就是共享经济。

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设计要提出健康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它不是要人买什么东西,而是通过现代技术、现代方式的融合提出新的方案,把问题解决了。

工业设计不是设计一个物品,是要能生产、制造、流通、使用、回收,这是设计要考虑的。只钻在技巧或手段上,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

我们现在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中国到底要做什么?

中国地大物博,人多,这是优势。但地大了什么地形地貌都有,发展不平衡,且人均资源也太少。

因此设计者首先是要理解中国传统精神,不要只追求表面符号。中国的传统丈化、传统哲学重点不是物和符号,而是传统精神。设计要看到传统的优势。注重研究人的行为,研究人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走在世界的前面。

工业设计是中国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器。中国方案要通过设计角度提出来。

迄今为止,我们引进的技术,大都仍在引进时的水平上徘徊。外国人不让我们引进的,我们都创新出来了,而且跟世界可以比肩。这就是引进后消化的问题。中国是制造大国,“制”是人家的标准工艺流程,流水线是人家的,我们只是“造”。所以转型升级做的就是消化,要把自己做大做强,解决中国“制”还是中国“造”的问题。

以解放牌汽车为例,1957年建厂,引进苏联技术,到1987年生产的还是四吨半的车,30年没有消化创新。高铁是日本、德国、法国的原始专利,它们的高铁遇到的问题很小,到中国遇到的问题复杂多了,一个春运就是二三十亿人次的流动,南北、东西各5000公里,有冻土带、沉降带,有高原、沙漠。经过消化创新后,中国的高铁专利,远超那几个国家。

中国设计不能单打独斗,要合作。工业化最大特点是有了机器,有了流水线、所以要分工提高致率,但合作才是工业革命的本质。在工厂,图纸是命令。上流水线之前,在精密分工之前,必须想着每一道工序跟下一道工序,每个零件跟所有的零件能组装成一个合格产品。工业设计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关系变了,产业链改变了,分工合作机制变化了,设计不理解这个,将永远在后面爬,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

(摘编自柳冠中《工业设计: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光明日报》,2012.3.24)

1. 下列设计符合作者提出的工业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

A. 某机构组织了一次厨房设计比赛,有一个设计美轮美奂,占地40平方米,起名巴黎左岸,很多人见了都叹为观止,心动不已。

B. 上世纪,有设计师给某使领馆设计照明装置,將灯具嵌隐于较低矮的顶棚内,虽保证了照明需求,但被人笑他的设计“不叫灯”。

C. 供应美国的别克昂科烕汽车,是在烟台东岳基地生产的,销售业绩很好,证明中国在技术制造方面有能力达到各国的生产标准。

D. 京韵四合院民宿酒店采用纯中式设计,拒绝现代设施,简单装修,红灯笼照明,灰墙砖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风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方案的工业设计要适应中国特点解决中国问题”的观点。

B. 作者从工业设计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是中国方案,以及中国方案要做什么”的问题。

C. 作者举出解放牌汽车的例子,是为了印证高铁引进中国后经过消化创新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

D.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对比手法,力图让人明白工业设计的真正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设计者只想着杯子,500年以后他设计的东西还是杯子,是因为他只是在设计物品。

B. 工业设计要求设计师有系统思维,不要在技巧或手段上下功夫,所以不需要追求完美。

C. 中国工业设计要想走在世界前面,就要研究当今时代人的行为,以及行为发生的背景。

D. 中国设计师很多都不了解变化了的生产关系,不懂得分工合作机制,所以设计无法创新。

下载Word版试题
《工业设计: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柳冠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设计符合作者提出的工业设计理念的一项”,需要理解作者提出的工业设计理念的意思,如“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要适应人文环境,同时要解决问题”“设计要提出健康康合理的生存方式……把问题解决了”“设计者首先是要理解中国传统精神,不要只追求表面符号”等。然后分析选项内容,A项,设计不适应中国的人文环境;B项,设计既适应了环境,又解决了问题,符合文章理念;C项,设计只是“造”而非“制”;D项,设计只追求表面符号,没有理解中国“传统精神”。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作者举出解放牌汽车的例……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以解放牌汽车为例……30年没有消化创新”“高铁是日本、德国、法国的原始专利……经过消化创新后,中国的高铁专利,远超那几个国家”等分析可知,解放牌汽车与高铁两个例子是并列关系,共同作为分论点的论据,不能互为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所以不需要追求完美”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只钻在技巧或手段上,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分析可知,文章只说“只钻在技巧或手段上,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没有说“不需要追求完美”。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4-28 09: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