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经营与管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B.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C. 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

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C.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 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

B. 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C.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

D.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

下载Word版试题
《“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经营与管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选出“正确的一项是”,A 项曲解文意。联系原文“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看,选项说“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把“可能表现”说成“表现”,表意绝对。B项与原文第二段语意有关,是王阳明对“天下无心外之物”的理解,表述正确。C项,曲解文意。看原文第二段,可知具体化为“致良知”的是“知行合一”,其中的“知”,与“良知”相近,选项说,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少了“行”的概念,表述范围失当。D项强加关系。联系第一段可知,原文意思是,“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避免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选项说,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不合逻辑。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本题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曲解文意。企业家“知行合一”要从严格自我要求做起。说冈田武彦的看法,是为了展现出企业家要有精神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可,不是用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的。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如题干要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末尾看,企业要“长盛不衰、基业长青”,需要两方面条件,除了“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还有“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C项说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是以偏概全,表意绝对。故选C。

【点睛】做现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题,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和原文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录入时间:2021-04-30 0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