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侯样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类表现出不约而同性,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中国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800年瓷器烧造史,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1000年瓷器输出史,创造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神话。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对瓷文化、对瓷器输出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学术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摘编自侯样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各地的瓷片和文献资料均表明我国瓷器从唐代后期开始向国外大量输出。

B.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的输出才突破了原来的范围,开始直接销往欧洲。

C. 没有商业贸易,中国瓷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就不可能输往世界各地。

D.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突出,说明海外文化已融入中国瓷文化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首段重点论述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

B. 文章以欧洲王室珍爱中国瓷器为例,论证了中国瓷的审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C. 文章论证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审美走向的影响,这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瓷器与海外审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瓷器烧造技艺的广泛传播表明,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就表现出了开放的特性。

B.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它对中国瓷器输出贡献巨大。

C. 中国瓷器独具的审美性特征,使中国瓷器的输出成为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D. 中国瓷器曾深受海外文化影响,今天还可以从其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看到。

下载Word版试题
《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侯样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文献资料表明……”分析有错,文中是说“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不晚于唐代后期,不等“从唐代后期开始”。B项,“直接销往欧洲”分析有错,“直接”在文中无据。文中是说“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没有说是“直接销往欧洲”。C项,“没有商业贸易,中国瓷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就不可能输往世界各地”分析有误,说法绝对化。文中是说“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并不等于“商业贸易”,混淆概念。故选D。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A项,“首段重点论述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分析有误。首段首先提出了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但并未“重点论述”,重点是转向论述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情况。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新航路的开辟,标志‘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分析有错。文中是说“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录入时间:2021-04-30 09: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