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耽·聂鑫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对决赛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前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那耳朵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聂耽把获得的十万元奖金,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撅撅地矗着,一动也不动。不同的是,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紧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行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上午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纺织厂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小说特意安排了聂耽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 C.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对一般人来说是大事,但巷子里的人是因为“聂夫人失口说出去”才知道,这样安排很有助于刻画人物。 D. 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段,形象地刻画了聂耽这个人物,以此告诉人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专注用功,也可以有惊人的成就,对年轻人有良好教育作用。 2. 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聂耽·聂鑫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①为人内敛,好静,敬业。他读书时好静,工作时哪里有故障立刻到哪里去,从不耽误。②做事专注。比赛时的行为凸显了这一特点。③谦逊低调。获奖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④不为利益所惑。将获得的奖金全捐出去,对金钱的声音没什么反应。 3. 文章在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聂耽在大赛中可蒙眼听出几十台一齐开动的纺纱机、织布机中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而获奖后对人们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却充耳不闻;二是带着青年逛公园时,他可以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的叫声,而听不到医生故意丢出的硬币落地的声音。通过这两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爱岗敬业、心无旁骛的优秀品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文中有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但是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塑造聂耽这个人物。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根据原文“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可概括为①;“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前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可得出②;从“获奖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等情节中概括出③;“聂耽把获得的十万元奖金,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可概括为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聂耽自身来说,全文有两处对比,一是“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前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面对工厂机器,他的耳朵极其灵敏,“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撅撅地矗着,一动也不动”他听不见人们背后的议论和赞扬;二是在逛公园时,他能听见蝈蝈的叫声,“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却听不见硬币落地的声音。这种对比凸显出聂耽爱岗敬业,做事认真专注,淡泊名利,心无旁骛的特点。 【点睛】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为人内敛,好静,敬业”“做事专注”“谦逊低调”“不为利益所惑”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
|
录入时间:2021-05-01 09:0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