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知音·约翰·贝里(郭为、赵剑桥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音

约翰·贝里(郭为、赵剑桥译)

不知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还是生计的必需,小个子提琴手鲁道夫总是独自驾小船在纳维亚漫游,在那些小小的海港城市里举办个人音乐会。有一年,鲁道夫跨海到了冰岛,沿着嶙峋的海岸,在一个个小城镇里做巡回演出。这是一块威严、冷峻的土地,可是这里的人民却从不忘却好客的规矩。鲁道夫的听众并不太多,就是在他演奏得格外出色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不动声色。从古时候起,这里的人们就把精力统统用在辛辛苦苦的劳作上了。有时当地学校的教师把他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理应知道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等的名字。人们往往呆坐在那里,瞧着这位小个子琴师闹腾一番,最后表情庄严地返回家中。不过他们是付钱的。

一次,鲁道夫又驾起他的小船,从一个小城出发到另一个地方去。忽然东北方的天空变得昏暗吓人,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冰岛。这时他正绕着一个荒凉的海岬航行。他打开地图,发现最近的港口也要半天的航程才能到达。他开始忧心忡忡起来,但忽然发现离岸边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个小石岛,岛上有座灯塔。他吃力地把船靠上小岛。灯塔下面是峭壁,岩石中开辟了一段台阶,拾级而上,便可以到边上面的灯塔。在飞渡的乱云的背景下,有一个人站立在高高的崖顶上。

“欢迎您!”声音在峭壁间轰鸣着,给像要把小岛席卷而去的波涛增加了声势。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小岛的唯一的主人带着来客顺着螺旋型的楼梯爬上灯塔的三层,然后就忙着去做应付暴风雨的准备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灯塔。灯塔终年光华不灭,雄视着整个这一片海域,一丝不苟地向过往这片海域的船只传递着庄严的、无声的信息。

守灯人是个魁梧的老人,花白胡须垂在胸前。他的行动迟缓,笨重,不慌不忙,他在自己的独小的天地里,有条不紊地做着一切。他不大讲话,与其他那些构成他生活内容的因素海洋、暴风相比,他平和的内心却和那狂暴的外部世界形成对照。

简单的晚餐之后,两人对坐着,各自想着对方的存在灯塔在头顶上熠熠闪光,咆哮的风浪一下一下重重地撞击着灯塔的墙壁。老人坦然地坐在那里,沉思着什么,一双劳动的大手放在张开的两腿上。

鲁道夫觉得,守灯老人一定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窗外那撞击着灯塔的惊涛骇浪,但他对这太熟悉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尽管老人表面上对客人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已经把鲁道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他的世界的一部分。

鲁道夫慢慢从老人嘴里得知了一点点他的身世。八十三年前他就在这座灯塔上出生,当时他的父亲也是守灯人。教他读《圣经》的母亲是他所认识的唯一的女人。他每天读《圣经》,再没有其他书可看。当音乐家的鲁道夫也没多少时间读书,但他毕竟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他弯下腰,从琴盒里取出他那把心爱的提琴。

“您拿那家伙干什么用?”老人问。

起初鲁道夫以为主人在开玩笑,但看到对方泰然的表情,他才知道并非如此。

老人甚至丝毫没有表现出对乐器的好奇,而只有对他,包括他的那件“家什”在内的整个人的兴趣。在平时,鲁道夫决不相信有人居然不知提琴是何物而现在他不想笑。他只感到世界太大、太深不可测,而自己太渺小,能力太有限。

“我用它来…音乐。”他结结巴巴地低声说。

“音乐?”老人缓缓地说,“噢,听说过,可是没见过。”

“音乐不是看的,是听的。”

“啊,对了。”老人同意道,话音里不无谦卑。这也是造物的一部分,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各自的神奇之处。老人的灰眼睛睁得大大的,注视着这位瘦小的提琴手使他感受到了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存在价值。

风雨,灯塔和老人突然使鲁道夫兴奋起来,使他内心充满了怜爱之情,赋与他一个比他自身大无穷倍的广阔空间。他想为老人创造出一个烈火与繁星的杰作。他站起身,扬起琴弓,在涛声的伴奏下,演奏起来——贝多芬的克鲁采尔奏鸣曲。

分分秒秒在琴弦上流淌,一瞬间等于创造那个烈火与繁星的世界的数日;腾腾喷向天空的生命之火,缓缓注入心域的万物之泉;惊雷的呐喊,软风的抚慰;情感搏斗的波峰浪谷、世界的大同、人类崇高精神光辉下的灿烂谐音…鲁道夫从未演奏得如此炉火纯青,从未得到过这般不同凡响的伴奏。海浪和暴风用巨大的手指敲击着塔楼,熠熠的灯塔自信地持续着一明一暗的循环。最后一声音响消失了,鲁道夫把头垂在胸前,大口地喘着气。大海在小岛周围翻腾着,咆哮着,像鼎沸的人声,在给他喝彩。

老人自始至终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宽大、粗糙的手放在大腿上,低着头,使劲地听着。曲终许久,他依然静静地坐着。然后他仰起脸,平静地、显得很有鉴赏力地抬起手,点点头。

“对,一点不假。”他说道。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描写了鲁道夫在一个个小城镇里做巡回演出,为后文鲁道夫得遇守灯老人做了铺垫。

B. 小说中描写的冰岛小城镇里的听众并不倾心音乐,这与下文鲁道夫偶遇知音形成对比。

C. 守灯老人对鲁道夫的乐器没有表现出丝毫好奇之心,这是他长期守望灯塔以致麻木。

D. 小说以“知音”为标题,意蕴丰厚;以鲁道夫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而真实。

2. 文中守灯老人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 小说的结尾老人说“对,一点不假”,这与前文老人对这段乐曲的全然不知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知音·约翰·贝里(郭为、赵剑桥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忠于职守:在险峻的暴风雨中,依然看守灯塔,子承父业,矢志不渝;②木讷从容:言语不多,面对狂暴的外部世界而内心平和;③倾心于美:久久沉醉于贝多芬的克鲁采尔奏鸣曲。   

3. 这与前文老人对这段乐曲的的全然不知并不矛盾,因为:①对美的感知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里雄浑的乐曲即唤起了老人心中久久蛰伏的美,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对,一点不假”;②鲁道夫的演奏非常投入,渗透了他的情感与灵魂,加之炉火纯青的演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③这首贝多芬的克鲁采尔奏鸣曲内容大气洪厚,与老人生活的外部世界非常契合与他内在的心灵也很相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这是他长期守望灯塔以致麻木”错误,从文中来看,守灯老人并不麻木,老人对鲁道夫的乐器不好奇,一是因为他不知提琴是何物,二与他个人的特点有关,而且从下文老人对乐曲的反应来看,他能感受到美,能倾心于美,这说明他并非“麻木之人”。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中守灯老人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就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圈出文中守灯老人的表现,根据他的表现来概括其特点。从文中来看,老人的工作是看守灯塔,“小岛的唯一的主人带着来客顺着螺旋型的楼梯爬上灯塔的三层,然后就忙着去做应付暴风雨的准备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灯塔”“八十三年前他就在这座灯塔上出生,当时他的父亲也是守灯人”,由这些信息可知,老人是继承父亲的职业,而且把来客安排后之后就去做应付暴风雨的准备,这说明他忠于职守;从他与音乐家的交流过程中来看,“他不大讲话,与其他那些构成他生活内容的因素海洋、暴风相比,他平和的内心却和那狂暴的外部世界形成对照”“人坦然地坐在那里,沉思着什么,一双劳动的大手放在张开的两腿上”,这些表现说明老人木讷从容,言语不多;从老人面对音乐家演奏的表现来看,“曲终许久,他依然静静地坐着。然后他仰起脸,平静地、显得很有鉴赏力地抬起手,点点头”“对,一点不假”,这些表现说明老人倾心于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内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的结尾老人说‘对,一点不假’,这与前文老人对这段乐曲的全然不知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表明观点,即“矛盾”或“不矛盾”,一般依从文中的观点,即“不矛盾”,接着就要分析结尾老人这一表现与上文内容的关联。小说结尾老人说“对,一点不假”,这说明老人感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力,感受到了音乐传递出的美;从上文老人的处境来看,老人独自生活在岛上,他对这段乐曲全然不知很正常,“教他读《圣经》的母亲是他所认识的唯一的女人。他每天读《圣经》,再没有其他书可看”,但对美的感知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音乐家的演出唤起了老人心中对美的感受,很正常;从鲁道夫的演奏来看,“腾腾喷向天空的生命之火,缓缓注入心域的万物之泉;惊雷的呐喊,软风的抚慰;情感搏斗的波峰浪谷、世界的大同、人类崇高精神光辉下的灿烂谐音…鲁道夫从未演奏得如此炉火纯青,从未得到过这般不同凡响的伴奏。海浪和暴风用巨大的手指敲击着塔楼,熠熠的灯塔自信地持续着一明一暗的循环。最后一声音响消失了,鲁道夫把头垂在胸前,大口地喘着气。大海在小岛周围翻腾着,咆哮着,像鼎沸的人声,在给他喝彩”,这说明鲁道夫的演奏非常投入,渗透了他的情感与灵魂,加之炉火纯青的演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感动老人很正常;从老人生活的环境来看,“大海”“风浪”等营造的氛围与鲁道夫演奏的贝多芬的克鲁采尔奏鸣曲大气洪厚的内容相契合,自然引发老人的共鸣。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录入时间:2021-05-02 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