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萧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同时也是取代古老寒食节的重要民俗节日。它是中国人自然时间观念与人文时间观念的融合,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地位。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例如虚拟坟墓和网上祭扫等。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时节 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 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新年之于立春、端午之于夏至,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古已有之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纯粹属于自然时间的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了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

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我们尤其要提倡感恩的情怀。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当然,清明文化除了感恩怀念先人逝者之外,还有灵动的踏青与美食文化。清明踏青郊野,荡秋千、放风筝、戴柳花、画彩蛋、食青团,举办清明诗会、清明茶会,我们在清明时节对话历史,亲近自然,融洽亲情。清明成为我们健康身心、激扬生命活力的时节。

(摘编自萧放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人民网2019-04-05)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融合寒食习俗,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B. 清明最初只是时令的标志,是纯粹的自然时间,具体是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

C. “清明”得名自温暖清爽的清明风,是四季之始的春天的节气,是农业播种的时节。

D. 祖先祭祀是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地肯定了清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地位,提出要传承和发展清明节俗。

B. 文章二、三、四段从时令含义和祭祀传统两个方面,阐述了清明的演变过程和丰富内涵。

C. 文章从生成路线角度将清明和其他传统节日作比较,解释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的原因。

D. 文章回溯历史,结合现实,材料详实,理据充分,重点论述了清明节俗的社会文化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上祭扫、虚拟坟墓等顺应了时代变化,更有利于传承清明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

B. 在古代,清明时节举行的春祭活动是祭祀祖先,目的是请祖先保佑,以获得农事的丰收。

C. 在当代,继承和弘扬清明节俗,有助于全社会感恩文化的培养,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D. 清明节祭祀祖先,踏青郊野,举行清明诗会、清明茶会等,都可以起到融洽亲情的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萧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尤其要关注表述过于绝对或者包含因果关联词的句子。

B项,“清明最初只是时令的标志”错误,第二段原句是“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由此可知,选项缺漏限定词“主要”,并非“只是”,故B项错误;

C项,“‘清明’得名自温暖清爽的清明风,是四季之始的春天的节气,是农业播种的时节”错误,选项对“清明”得名由来分析有误,文章第二段原句是“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由此可知,清明得名自“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故C项错误;

D项,“祖先祭祀是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原句是“我们尤其要提倡感恩的情怀。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尊重之心”和“緬怀之情”才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错误;

A项,该项源自第一段,与文本一致,故A项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该项是对文章开篇段落的概括分析,与文本一致,故A项正确;

B项,该项是对文章中间三段内容的概括分析,与文本一致,故B项正确;

D项,该项是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概括,与文本一致,故D项正确;

C项,“文章从生成路线角度将清明和其他传统节日作比较,解释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的原因”错误,选项所列举的材料和证明的观点不对应,从文中来看,文中将这二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清明双重属性的特殊性,而不是“解释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的原因,故C项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三段,与文本一致,故B项正确;

C项,该项信息源自倒数第二段,与文本一致,故C项正确;

D项,该项信息源自最后一段,与文本一致,故D项正确;

A项,“网上祭扫、虚拟坟墓等顺应了时代变化,更有利于……”中“更有利于”一说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说“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例如虚拟坟墓和网上祭扫等”,并没有说哪个方式更有利于传承,文中没有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录入时间:2021-05-03 09: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