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高居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

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一种“业余精神”传统,即“画画应是文人业余的艺术修养”。一方面,文人追求一种完整人格,反对职业化艺术;而现实中,很多文人却不得不靠绘画来谋生。这就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错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上溯到孔子时代。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应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不应成为擅长某种技能的器具。这种文化心理逐渐发展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延伸到文学、建筑等领域。随着财富增多和教育水平提高,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边做官边画画的业余之路走不通了,所以文人开始以绘画等才能谋生,成为职业画家或作家。但画家如果是职业的,他就很难被主流艺术评价体系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为了赦免文人成为职业画家的过错,人们把评价业余画家的标准用在这些职业画家身上。这给中国绘画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书画交易中,画家不会公开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是不被主流标准所认可的职业画家。有身份的画家会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并且会刻意将自己和所谓的“画匠”区分开。而在欧洲,拉斐尔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讨债却可以成为美谈。

其次,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是基于业余精神影响的艺术标准:要超越实际功能、专注图像之外难以捉摸的文人意趣。元代以前,中国画也提倡“师法自然”,唐代韩干在马厩中向马学习,北宋范宽在自然中向山水学习。但元代以后,描绘真实不再是作品的追求,画家也就不再写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解释得很妙:文人画不在考究艺术功力,而在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所以直到今天,哪怕是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画时,都知道作品是画家为表达自我而创作的。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而不像西方艺术那样关注图像本身。书画交易中鉴定用的也是相同标准,更强化了这种标准的权威性。

第三,对中国文人画题材的影响。虽然画家以“业余精神”标榜自己在作品中的自我表达,但是他们并不能像业余精神所要求的,只把作品给真正懂他的人欣赏,买家对创作也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改变画家的创作方式。如郑板桥一年能挣一千多两银子,他中等尺幅的作品是四两银子一幅,他不得不快速生产作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只能使用梅、兰、竹等热门主题和重复的笔法。这就造成了中国艺术史评价尺度和画作题材都越来越单一。宋元之后所有不和谐的题材,比如战争,比如鬼怪,几乎都被淘汰了,只留下能表达文人情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这对画家的创造力是很大的限制,画家想选择违反潮流、有所创新,变得比任何时代都艰难。

(节选自高居翰《画家生涯》)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不器”的观点导致中国历史上对专业技术的蔑视,造成职业画家缺失。

B. 中国画宋元时风格大变,其重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

C. 西方绘画看重图像本身,欣赏和鉴定中国画时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因素。

D. 市场对创作有一定决定权,这造成中国画中山水、花鸟等题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了中国文人画家“业余精神”的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并以之贯穿全文。

B. 文章通过分析“业余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厚广阔的宏观视野。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外比较视角,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得出清晰结论。

D. 文章逐层指出了“业余精神”给中国画带来的影响,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是随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B. 宋元前,主业为官、业余作画现象大量存在是“业余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

C. 业余精神让中国画从追求写实到追求难以捉摸的意趣,丧失了可贵的写实传统。

D. 历史上可能有些颇具个性的画家选择个性题材,但其声名却很难流传下来。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高居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考生要熟悉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常常会设置“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指代错误”“混淆概念”“混淆是非”“混乱因果”“无中生有”八种陷阱,我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格外小心。A项无中生有,选项对应文本第二段,文本指出“君子不器”造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但未提到“导致对专业的蔑视”;“造成职业画家缺失”错误,中国古代并非没有职业画家,如文中提到的“画匠”。C项歪曲文意,该项对应文本第四段,文本说“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并不是选项说的“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选项表述有误;D项范围扩大失当,中国画花鸟、山水等题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宋元以后才出现的。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议论文本论证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要在阅读中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去辨析选项。选项C是对文本论证过程的分析,“立足于中外比较视角”不符合文章内容,本文是立足于中国历史的,文中几处与国外对比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含义及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锁定答题区间,在全文或局部筛选信息;最后挖掘隐含信息,进行题文对比。此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选项C歪曲文意,“丧失了可贵的写实传统”认定写实才是绘画的优良传统,与原文观点不一致,原文认为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故选C。

【点睛】小题1: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除整体把握全文外,重心在“比对”上,它直接决定着选择的成与败,比对什么,怎么比对。比对有三重,首先比对词语,看词语有无添加删减与替换。其次比对关系,看原文的句间关系,逻辑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最后比对结论和依据,看推理是否有依据,依据是否正确,结论是否符合逻辑。比对词语可以找句中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时间词,指代词,判断词来加以比对。比对关系,可以抓句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等来加以分析,看是否有因果颠到,强加因果,变换原因,无中生有,不合逻辑的错误。比对依据和结论,看论点和论据的位置是否颠倒造成张冠李戴或因果颠倒的错误;看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看是否造成了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错误。如选项C,原文说的是“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而不像西方艺术那样关注图像本身。”选项说的是“西方绘画看重图像本身,欣赏和鉴定中国画时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因素。”比对之后,考生会发现,选项将其中的词语“看重”置换成了“只关注”,歪曲了文意。

录入时间:2021-05-03 09: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