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沈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起有伏,科学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先进,有的国家落后。关于世界科学中心,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分析,有世界科学单中心说、科学多中心说、科学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技术发展也是有起有伏,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也有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说。实际上某一学科、某些学科群也有世界中心,以往对此缺乏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按照汤浅光朝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根据不同的科学史年表可以得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尽管具体时间节点不完全相同,但表1中的5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依次顺序及主要时期基本一致。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是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至今)。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转移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为此,我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五要素钻石模型”(图2),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不可少。

图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

(摘编自潘教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世界文明中心又一次面临转移,未来将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

(摘自沈律《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

材料三: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中心话语权还执掌在欧美国家之中。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惯性,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并转向哪一个国家,但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因此,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站在全球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培养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期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到中国,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活方式,具体在“智能科学”“再生能源科学”“太空科学”和“人体健康科学”四大领域是否有所突破。

(百度百科“世界科学中心”词条)

1. 下列有关“世界科学中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科学中心”存在着单中心说、多中心说、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持单中心说。

B. 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这个国家就可以称其为“世界科学中心”。

C. “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等因素。

D. 二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科学中心”,按科学兴隆期平均80年来算,现在世界科学中心已有转移迹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红州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都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且时间节点大体相同。

B. 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要素主要有政治、济经、文化和教育,四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C. 随着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科学中心将再次转移,中国定能成为第六个世界科技中心。

D.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将会呈现多中心局面。

3. 根据上述材料,从政府角度分析,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使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下载Word版试题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沈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1)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2)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3)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4)政府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5)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解析】

【1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现在世界科学中心已有转移迹象”表述错误,原文是“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赵红州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都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错误,原文是“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汤浅光朝不是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错误。

C项,“中国定能成为第六个世界科技中心”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错误。

D项,“世界科学中心将会呈现多中心局面”,表述错误, 原文是“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应该根据“五要素钻石模型”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等方面来作答。“站在全球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可得出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可得出改革开放,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提高生产力;“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可得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具体在“智能科学”“再生能源科学”“太空科学”和“人体健康科学”四大领域是否有所突破”,可得出政府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培养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得出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5-04 0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