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关于精神·李书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精神

李书磊

①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是入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我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②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唯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有一种天机般的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时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经由这种感伤与人生生出了斩不断的纠缠,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这是怎样的孽缘啊。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竞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_____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_____能保持心情的平和,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他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怀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④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吗,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

⑤我不要感伤但我要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内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恪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1. 作者在第①段末说“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有毒”与“甜蜜”是否矛盾?结合第②段内容,分析其理由。

2. 第③段空格处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由鹧鸪啼叫引出下文,突出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感伤精神。

B. 作者欣赏苏轼的原因是他坦然达观,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

C. 作者认为曹操的《短歌行》表达的是一种英雄的感伤,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

D. 作者在感伤、达观和英雄情怀的比较中,最终表达了对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的选择。

4. 文章通篇引用古诗词,丰富又准确,请从结构与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古典文学对我们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结合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诗文名句,谈一谈对你精神世界的滋养。

下载Word版试题
《关于精神·李书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不矛盾, “有毒”是因为拥有感伤情怀的人对人世的控诉,对人生缺憾不能坦然面对、对世界有太强欲望可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孱弱和病态。 “甜蜜”是因为这种孱弱和病态,对于少年有无法抵抗的吸引力(传染性),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   

2.     (1). 无论(不管、不论、任凭)……都(总、总是、也)……    (2). 前后分句是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排除一切条件(表示苏东坡在任意境况下),后一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能保持达观)。   

3. C   

4. 以古诗为线索叙述作者的精神历程,由鹧鸪啼的古诗句引出了作者对感伤精神的入迷,继而引用苏词表现了作者对达观精神的喜爱,最后引用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在与感伤、达观精神的比较后,对于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的向往。   

5. 名句,阐述名句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理解前两段文意的基础上,从第二段找出与“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或者直接引用即可,如“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突出感伤情绪滋养我的情绪;“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表明了感伤情绪的人对人生缺憾的无能为力,是“有毒的”;“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表明这种感伤传统对我的吸引力,是“甜蜜”的。故两者相反却又相依存,故不矛盾。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语句的提示,考生要抓住关键词的特征去概括。“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表明无一例外,排除一切条件,“能保持心情的平和”对应上句。表明失意中的乐观。对应后面“赤壁”“黄州”“惠州”这些贬谪第,突出其失意至极,赏月、种柳、“长江绕郭知鱼美”、“日啖荔枝三百颗”,“一片诗心”突出始终乐观。故填条件关键词:“无论……都……”“任凭……也……”。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第五段“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恪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作者突出了这种屈服前的竭力抗争和不可折辱的尊严,所以实际上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屈服。C项曲解文意。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了解“引用诗词”常有丰富内涵、增加文采、表达……内容和情感的作用。大体是结合文意作答,不要生搬硬套。一二段“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等诗句在内容上体现这些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我的情感滋养和我的着迷;第三段借苏轼诗词写苏轼的乐观和对我的影响,“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第五段的诗词写曹操的英雄情感,突出人“恪尽人力”的抗争和“不可折辱的尊严”。诗词贯穿全文,串其我的感情变化,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中情感态度和价值导向的能力。解答时紧扣文本,思考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对“我”的影响,立足全文主题,应落脚在面对人生和命运时的努力抗争上。名句可采用文中的,最好文本外的传统名句,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谈人在面对人生难免的一次次困难时的坚忍不拔,永不屈服精神。

【点睛】引用的作用主要包括:1、可使语言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表达情感。2、有利于引起读者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和画龙点睛之效。3、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升华主题。4、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录入时间:2021-05-05 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