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节选)·鲁迅》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祝福(节选) 鲁迅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在镇东头的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呑呑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预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 “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写爆竹燃放的场景,凸显了旧历新年即将到来的热闹气象,这与后文祥林嫂的悲惨离世形成了鲜明对照。 B. 文章通过祥林嫂向“我”探询一个人死后是否有魂灵一事,设下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关心祥林嫂命运方面。 C. “我”听到四叔骂人的话,感到诧异和不安;听到短工告知的消息后,常常感到负疚,体现了“我”的反省精神。 D. 短工“简捷的说”和“淡然的回答”,表现了他把祥林嫂的死亡看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揭示了人心的冷漠。 2. 请结合全文,分别概括祥林嫂与“我”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心理状态。 3.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祝福(节选)·鲁迅》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见面前:对死亡是怀疑、恐惧、又有点盼望的。见面时:对“我”满怀希望,盼望“我”能给她解决关于死亡的疑惑。见面后:对死亡依然困惑、矛盾。 3.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2)便于直接抒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体现了‘我’的反省精神”错误。结合语境“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和结尾“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可知,“我”虽然同情弱者,有自责意识,但面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残酷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精神上还有麻痹。选项说“我”有反省精神,不符合“我”的形象。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本题涉及的情节是祥林嫂与“我”见面的探讨“死亡”的问题。根据祥林嫂提出的三个问题可推知她与“我”见面前的心理:第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第二个问题“那么,也就有地狱了”,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第三个问题“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能与家人见面。可见祥林嫂与“我”见面前对死亡是怀疑、恐惧、又有点盼望死亡的。根据祥林嫂与“我”见面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可以推知她的心理:“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可知祥林嫂与“我”见面时盼望“我”能给她解决关于死亡的疑惑。根据“我”的回答以及祥林嫂最后的死推知她见面后的心理:“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可知“我”并没有给祥林嫂解决困惑,她是带着既希望死又畏惧死的矛盾心理走向死亡的。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叙述视角的作用。叙事角度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二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本文是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以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使叙事更加集中,便于抒情。本文“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在镇东头的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将“我”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真实、形象、具体;“我”与祥林嫂见面谈论死亡的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第一人称的使用增加读者亲切感,使读者身临其境,使叙事更加集中。根据“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可知,第一人称易于表现人物心理,抒发情感。 【点睛】常见的不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 (3)使人有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1)最贴近读者,让人感到亲切 (2)便于抒发感情(3)引起读者共鸣。第三人称:(1)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 (2)叙述角度灵活自由。 |
|
录入时间:2021-05-05 09:3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