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扒火车·夏阳的同名小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扒火车

⑴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⑵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⑶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⑷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⑸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⑹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明天你生日,带上吧。”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⑺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⑻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⑼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⑽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父亲扒火车的历史,用父亲“扒火车”这一违法行为开篇,引人好奇,促人探究。

B. 母亲的精明能干、坚强镇定,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而正是母亲面对艰苦环境的勇气促使父亲由懦弱走向坚强。

C. 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借自己过六十岁生日给扒火车的众人放行,体现出在艰难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 两枚熟鸡蛋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既体现了父母亲的相濡以沫的深情,也表现了父亲对于家人的挂念、对于承担责任的决心。

2. 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3. 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中划线句的丰富意蕴。

下载Word版试题
《扒火车·夏阳的同名小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细节描写。写父亲扒火车时用了“观望”“蹲”“摸出”“攥住”“拽”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的警觉、麻利,突出了他的能干。②欲扬先抑。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作者突出父亲的其貌不扬,似乎难以承担生活的重压,与后文父亲的坚韧形象形成反差。③对比手法。将想象中伟岸的父亲与现实中瘦小、单薄的父亲形象作对比,凸显父亲在艰苦环境中,以瘦弱之躯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   

3. ①火车的出发,意味着“卖米糖”的希望就要实现,一家人就会有饭吃,就能过个年②父亲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心情舒畅③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父亲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如痴如醉”包含了父亲对自己变化的激动之情。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分析错误,不构成反衬关系。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是对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等。本题刻画父亲形象的方法可从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对比手法、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角度分析。如“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主要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的身手敏捷和他的能干。“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 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父亲的体质较差、懦弱胆小。“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表现对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家庭亲情有着充分的体验。还可从欲扬先抑的角度分析,如前文写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后文写父亲的坚韧,形成反差。对比手法:将想象中伟岸的父亲与现实中瘦小、单薄的父亲形象作对比,凸显父亲在艰苦环境中,以瘦弱之躯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划线句的丰富意蕴,“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可从探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父亲对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看得如痴如醉?首先火车头喷出一团团白雾,说明火车要出发了;其次,父亲看得如痴如醉,是因为火车终于出发,他要将米糖卖出去以为家人赚取吃饭和过年的钱,这个美好的前景令他“如痴如醉”;最后也是因为心情舒畅,所以看着火车头喷出烟雾“如痴如醉”。

【点睛】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的思路

首先依据语境,解释表层意义;其次可由以下角度进行探究:

①总结与主旨或与作者情感相关的意思;

②总结与背景相关的意思;

③总结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意思;

④总结与历史相关的意思;

⑤总结与文化相关的意思。

录入时间:2021-05-05 09: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