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楼宇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儒释道三家都有这个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一个“中”的思想体系。

“天人合一”,其实很简单,就是指“天”和“人”的关系。一般来说,“天”就指我们的宇宙,包括了整个天地。但是,中国的“天”里面有一个更重要的含义,就是指自然而然,“天然”的意思。“天”和“人”的关系就是要人的行为合乎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即所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里面还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要向“天”学习。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以“天”为则,以史为鉴。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天地万物是有则的,是人学习的榜样,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在中国文化中,“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个是广大;一个是无私;再一个是像老子讲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让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自然而然地生长。“天”是最讲信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秋冬永远如此,就说明“天”是非常讲诚信的,这些就是“天”的神道,“天”的变化之道。所以,《中庸》里面讲“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讲诚信就是天道,人要按照天道去做,就是这个道理。人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顺从大自然的这种自然选择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更重要的一点是“天人合德”,人向天地万物学习。孔夫子被大家看作圣人,就因为他具有“天”一样的品德。“德配天地”,这是对圣人的赞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一种形象的表述。“仁者乐山”就是要像山那样的稳定,要有这样一种德行,稳定的德行。“智者乐水”就是智者要像水那样流动灵活,不能呆板。“智”是圆通的,“义”就应该是方的,应该规矩的。按照自然界的秩序修养自己的德行,就是一种天人关系的表现。所以,这里“天人合一”就是讲人跟“天”是一体的。“天”自然而然,最包容,最能够让万物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它尊重万物的本性,人也应该如此,应该活得自然而然。

“天人合一”也是“中”的一种表达。“中庸之为德也,至矣”,中庸这种德行才是最高的。它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天人合一”就是一个“中”的思想,不把天人对立起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就是相反相成,就是一种对立统一。中国人的思维非常辩证,要适合这个时代场所的变化而变化。“时”,时间的时,包括空间,讲究中道,不能够片面,但是合在一起就叫“时中”。时间包括空间,这个时代变化了,人就要变化,空间变化了人也要变化,这个时就包括空间和时间。但是也需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中”就是不偏这个也不偏那个。“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观点,而我们的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因为它自己会调解成“中”。

我们要去自己体会,大自然可自己调到标准。但因为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南方人是南方人的标准,北方人是北方人的标准;冬天是冬天的标准,夏天是夏天的标准;老人是老人的标准,小孩是小孩的标准;女性是女性的标准,男性是男性的标准。这就是中医的原则,治病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才能真正符合自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南方的北方的,都用同一种药那就完了。你是南方人,又是中年女性,那要一个方子;同样的病,对于一个老人一个男性抑或一个南方人,那又要不一样的方子。所以这是中国中医的最根本原则,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子。这个都是从“老天爷”那学来的,从自然万物、天地万物中看来的。所以不仅要自爱,还要自信,现在的人已经基本上没有自信了。

中庸的万物不相害,本来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千幻万变的,它可以并存的。但并存中又相互有关系,不是相生就是相克,我生你,你生他,他生我,我克制你,你克制他,他克制我,硬是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并行。如果中间缺掉了一个,那就没法并行了。所以,这个并行并生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圆满的运行。

(摘选自楼宇烈《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思想在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儒释道三家都有这个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

B. “天人合一”就是指“天”和“人”的关系。“天”就指我们的宇宙,包括了整个天地。“天人合一”即人的行为要合乎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

C. 中国文化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如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D. “天人合一”也是一个“中”的思想,不把天人对立起来。“中”就是不偏不倚。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因此它自己会调解成“中”的标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段列举了“天”最大的特点,即广大,无私,“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并说明天是最讲诚信的,来分析论证人要向“天”学习的原因。

B. 文章采用层进论证的方法,强调“天人合德”是“天人合一”思想中更重要的内容,并以孔夫子为例,说明他被大家看作圣人,就因为他德配天地。

C. 文章引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言,并阐释它的含义,进一步突出了人要按照自然界的秩序修养自己的德行,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道理。

D. 文章提到中医治病的最根本原则,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子,由此得出人“不仅要自爱,还要自信”的结论,显得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如果不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随意地改造自然,就是背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可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B. 人跟天是一体的,天自然而然,最包容,最能够让万物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也应该活得自然而然。

C. “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时代和空间变化,人就要变化。但是也需要有“中”的标准的限制。

D. 中庸的万物不相害,千幻万变的万物可以并存。但并存中又相互有既相生又相克的关系。这个并行并生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圆满的运行。

下载Word版试题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楼宇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分析错误,原文指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C项,结合原文“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天地万物是有则的,是人学习的榜样,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可见“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的规律”这是司马迁说的,不是“中国文化强调”的。

D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这个标准就是‘中’,‘中’就是不偏这个也不偏那个。‘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观点,而我们的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因为它自己会调解成‘中’”可见,“它自己会调解成‘中’的标准”是“大自然、万物都是‘中’的体现”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道理”分析错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人要按照自然界的秩序修养自己的德行,就是一种天人关系的表现,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不是目的。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很可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于文无据。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录入时间:2021-05-05 09: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