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之辩”·论文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何哲学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然后随其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中国的“天人之辩”思想即产生于中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古人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理解,看到闪电会非常的害怕,他们认为是不祥之兆;有雷雨的时候,人们以为是老天爷伤心了。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古人就把这些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天的旨意。可以看出古代“天人之辩”思想中迷信部分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人民的愚昧无知使“天人之辩”思想更加根深蒂固,而中国古代对于农业的重视引起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懈探讨,“天人之辩”就是中国古代争论最多的核心论题之一。 夏商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天人之辩”主要表现为人对于天的绝对依附关系,人们提出了“天命”的观点。天命有认命、屈服于上天的意味。如夏商统治者的“天命天罚”思想,即统治者将自己神话为上天的子孙,并承接“天命”对臣民实行统治。如臣民违反其统治,即被视为违抗天命,理应得到上天的惩罚。这一思想是这一时期“天人之辩”的集中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天人之辩”思想也随之繁荣和发展。汉代独尊儒术,在天人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新的神学天命论。李世民当政期间,出现蝗灾,他把灾难归于自己而痛哭流涕,其实这只是君主为了安定民心的一种策略。在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体系中,一直并行着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即以孔孟、董仲舒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和以荀子、王充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这两条路线构成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诸种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古代哲人在天人关系上的争辩有现实的积极意义。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这对于纠正当代那种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主张以人为中心向自然开战的错误观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儒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注重人生价值的特点,主张每个人都要最大化的发扬自己的善性,这对于遏制当代膨胀的物欲和拜物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天人之辩”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冲破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励中华民族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论文网——试论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之辩”》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思想只有在发达的农耕文化基础上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 B. 古代人民的愚昧无知使“天人之辩”思想中迷信部分的产生有基础而且根深蒂固。 C.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学派间思想的碰撞,使“天人之辩”思想得到发展。 D. 掌握好“天人之辩”丰富的思想内涵,则有助于冲破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人之辩”思想在农耕时期产生,证明哲学思想的产生需要一定社会经济基础。 B. 文章用古人对雷电的认知,来论证“天人之辩”思想的产生与科学不发达的关系。 C. 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天命观点,是论证生产力与“天命”观点互相作用的例证。 D. 文章先梳理了“天人之辩”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最后点出它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对农业的重视,中国古代哲人很重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B.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条不同时代产生的哲学路线是古代天人关系的核心。 C. 董仲舒反对以人为中心向自然开战的神学天命论,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D. 儒家思想也主张发扬人的善性,也讲究“天人合一”,这与道家思想完全一致。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之辩”·论文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只有在发达的农耕文化基础上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中“只有……才”说法太绝度,原文是“任何哲学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然后随其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中国的“天人之辩”思想即产生于中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基础上”,文中是说“相对发达的”; B项,“使‘天人之辩’思想中迷信部分的产生有基础而且根深蒂固”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人民的愚昧无知使‘天人之辩’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原文是说“天人之辩”思想更加根深蒂固。而不是选项的“‘天人之辩’思想中迷信部分”; D项,“则有助于冲破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对于冲破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选项把原文的“世界文化体系”换成了“中国的”。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互相作用”错误,原文是“夏商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天人之辩”主要表现为人对于天的绝对依附关系,人们提出了“天命”的观点”,原文的意思是生产力低下,所以产生“天命”观点,说“相互作用”,应包含“天命”观点影响生产力的意思,无中生有。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 B项,“不同时代产生”错误,原文无据,这两种思想基本是同时发源,并行发展的; C项,“以人为中心向自然开战”是当代人的观点,与道家秉持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相对立,原文是“这对于纠正当代那种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主张以人为中心向自然开战的错误观点”; D项,“完全一致”错误,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说,儒道思想有相似,更有区别,说发扬善性、“天人合一”思想与道家“完全一致”绝对化。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
|
录入时间:2021-05-06 09:1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