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自耿云志》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有生命的,它一定要生长、发展。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但在讲传统文化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不是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始终在变化发展。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始终是变化的,比如,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就与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往往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精神,它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的,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精神。后者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近代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人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较持中;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 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并发展自己。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的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新东西。就像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或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都不能形成断物种。 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就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相反,拒斥新文化,必定渐趋委顿。鸦片战争前,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上未遇到重大挑战,于是许多人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需借鉴吸收其他文化。这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才能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摘编自耿云志《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有生命的,时刻都在生长发展,它的生长发展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B. “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都是为了文化的生长、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 “守成”既包括守住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也包括守住通过新陈代谢得来的新东西。 D. 文化自信包括对文化生命力有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文化能吸收新文化而不断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这样有利于人们走出认识上的盲区和误区。 B. 文章在论证“文化始终在变化”和“不能排斥新文化”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 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辩证地分析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 D. 文章以遗传、变异类比,阐明了守成与开新对文化的生长和发展都不可缺少的道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被现代人尊奉为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在发展变化,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 B. 开新者当中的激进派,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 C. 传统文化只有善于吸收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才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D. 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自耿云志》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 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二者是“争持和互动”,并非没有矛盾;另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开新与守成,但不是说开新与守成二者相互依存。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说法错误,两者是并列对举的。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说法扩大范围,根据原文说的是“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B项“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说法张冠李戴,应该是与“守成者当中的保守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D项,“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C。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
|
录入时间:2021-05-06 09:2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