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 衡

①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②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③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④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后者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

⑤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山风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你看,帝王来了,他们对岱岳神是那样的虔诚,穿着长长的衮服,戴着高高的皇冠,又将车轮包上蒲草,不敢伤害岱神的一草一木。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顶最高处,拔剑纵狂歌。”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纵万山从”。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等,其中“果然”两字最耐人寻味。确实,每个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一到极顶,此情此景便无复多说了。

⑥我们步行下山,天将黑时到了泰安城里的岱宗庙。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岱岳之神不是寺院里的观音,更不是村口庙里的土地、锅台上的灶君,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

(有删改)

1. 请解释第①段中“窘态”的含义。

2. 第④段写道:“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结合文意,说说人置身泰山之巅和教堂之中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3.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具体分析。

4. 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下载Word版试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指尴尬难堪的样子。文中指作者面对泰山上的秦汉遗迹和泰山的灵魂,后悔没有专攻历史,不知怎么用文字描述的为难或窘迫的状态。   

2. 置身泰山之巅感觉是在天门口与天帝对话,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在花岗石上写(刻)字;置身教堂之中觉得是在密室里与上帝幽会,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神会紧攥着你的魂灵,顿觉人的渺小。   

3. 示例:①第一段,用曾游黄山的经历正面衬托今天游泰山的状况,突出泰山历史文化的厚重无法用文字描述。②第三段,将泰山与山上的劲松、佛寺道观相对比,表明万物和神灵在泰山面前都显得卑微,从而突显泰山的卓越不凡。③第四段,将国外教堂的空阔阴森与岱顶的平缓开阔作对比,说明泰山是与天对话的地方。④第六段,将岱岳之神与观音、土地神、灶君作对比,强调岱岳之神才是中华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   

4. 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用富有力度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泰山山、石、云、雾的形态刻画得鲜活可见,在表现云雾不堪一击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山石的伟岸、坚定和气势不凡。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请解释第①段中‘窘态’的含义”,这是考查赏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从文中找出该词语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赏析。“窘态”在第①段的第2句话中,“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根据上下语境判断,这种“窘态”是指游黄山“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登泰山“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的尴尬难堪的样子,是不知怎么用文字描述的为难或窘迫的状态。

点睛: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①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③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④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⑤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意,说说人置身泰山之巅和教堂之中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阅读了解能力。本题作答可以直接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在文本第④段“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题干要求分点概括即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限定范围“对比和衬托手法”和要求“找出两例并作具体分析”,可以通读全文,按照段落顺序找出文中多处运用的对比和衬托手法,如第①段,用曾游黄山的经历正面衬托今天游泰山的状况,感慨“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第③段,将泰山与山上的劲松、佛寺道观相对比,表明“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第④段,将国外教堂的空阔阴森与岱顶的平缓开阔作对比,说明“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第⑥段,将岱岳之神与观音、土地神、灶君作对比,强调“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本题只要找出两例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这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作答时注意从修辞手法,描写(写景)的角度考虑。如“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这是比喻修辞;“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这是比拟的修辞手法。画横线语句是作者登上山顶的舍身崖所见之景,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泰山山、石、云、雾的形态刻画得鲜活、生动,抒发了“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的感慨。

录入时间:2021-05-07 0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