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狂还是理想主义者——人类暴力迷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狂还是理想主义者——人类暴力迷思 暴力趋势下降的这区区几千年时间对于整个人类演化的整个进程来说,实在微不足道。我们的暴力基因并未消失,然而史蒂芬·平克认为,当今世界人性已经随文化的改变而发生改观,包括政治、法律、贸易和道德观等层面。日趋增长的世界主义倾向使得我们能间接体验世界上其他人的苦难,并感同身受。 即便如此,群体暴力在人类历史中却依然普遍得令人吃惊。其他动物会为了有限的资源或心仪的配偶而相互争斗,但人类不仅会出于生物的本能,还会为文化的原因而大打出手。只有我们人类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这令人类冲突的本质格外扑朔迷离。幸好,我们已经初窥门径,逐渐洞察出集体暴力在历史中渐渐减少的原因。这是有实际意义的:帮助我们解决当今一些棘手的冲突。 我们不是唯一会实施群体攻击的物种。一群狼会组织起来消灭敌对狼群的成员;我们最近的亲戚,黑猩猩,会与附近种族的“部队”作战。事实上,我们与黑猩猩演化出了同一个联合心理来刺激我们进行集体攻击。区别在于,黑猩猩的战斗只是为了获取领地,我们的目的却复杂得多。 社会心理学家们早就意识到,引导人们进行群体对抗与进攻这件事容易得可怕。为数众多的实验都向我们揭示,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文化身份的标记都能够让人产生对“圈外人”的敌意——甚至连随机分配的衬衫颜色都能做到这一点。看似矛盾的是,这种与人对抗的倾向却可能与我们天性中高贵得多的另一面紧密结合,那就是我们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种善良与暴力的混杂是有其优势的,因为在部落战争的世界中,当某个群体的成员都倾向于拧成一股绳,并愿意为共同利益而战的时候,相应的就会比成员缺乏为团队而做出自我牺牲意识的群体更有竞争力。而史前的人类大多数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从12000年以来的考古证据以及对部落社会的人种学研究来看,鲍尔斯估计,平均14%的人都是因为群体之间的暴力行为而致死的,这么高的死亡率已足够促进这种混合心理的演化。 对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是心理学家所谓“神圣价值”的一个例子。神圣价值一般为整个社群所共有,而且绝不能用诸如食物或金钱这种物质利益来交换。神圣价值是绝对的,不可谈判也不容任何妥协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很多冲突的背后神圣价值都充当重要的推手角色。 证据显示,我们思考神圣价值的方式与我们思考一般取舍的方式有本质不同。研究者们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的大脑,观察当人们想着放弃那些微不足道的价值和神圣价值时,大脑的活动到底有没有不同。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时,大脑中与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被激活。与之相反的是,一旦人们想到自己要背弃“我信仰神灵”或“我不能杀害无辜的人”这样的信条的时候,人们大脑中活动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这结果支持了如下理念,那就是大脑把神圣价值处理为绝对的、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者们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的大脑,发现大脑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 B. 人类不仅会为了有限的资源或心仪的配偶而相互争斗,还会为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 C. 虽然我们的暴力基因并未消失,然而史蒂芬·平克认为,当今世界人性已经随包括政治、法律、贸易和道德观等层面的文化的改变发生改观。 D. 因为群体之间的暴力行为而致死的高死亡率已足够促进善良与暴力混合心理的演化。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在几千年时间里暴力趋势不断下降,但是群体暴力在人类历史中却依然存在。 B. 人类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的行为,令人类冲突的本质格外扑朔迷离。 C. 在实施群体攻击的物种中,同一个联合心理来刺激我们和大猩猩进行集体攻击,然而我们的攻击目的比大猩猩复杂。 D. 当发生部落战争时,就能看到与人对抗的倾向与我们天性中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结合的优势。 3. 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神圣价值”的特点。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战争狂还是理想主义者——人类暴力迷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D 3. (1)整个社群共有;(2)捍卫集体荣誉;(3)不可用物质利益交换;(4)绝对的必须遵守的;(5)充当冲突的推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发现大脑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时,大脑中与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被激活”,选项忽略了“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这一前提。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D项,“当发生部落战争时,就能看到……”错误,“就能看到”表述过于绝对化,文章第四段说的是“这种与人对抗的倾向却可能与我们天性中高贵得多的另一面紧密结合,那就是我们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文中只是说“可能”,并非一定。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的区域,如本题“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神圣价值’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神圣价值”这四字所在的段落,然后圈出相关的信息,最后根据分值分点概括。第六段开头说“对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是心理学家所谓‘神圣价值’的一个例子”,这就确定了筛选答案的区域,如根据“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可以概括为“捍卫集体荣誉”;如根据“神圣价值一般为整个社群所共有”可以概括为“整个社群共有”;根据“而且绝不能用诸如食物或金钱这种物质利益来交换”可以概括为“不可用物质利益来交换”;根据“神圣价值是绝对的,不可谈判也不容任何妥协的”可以概括为“绝对的必须遵守的”;根据“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很多冲突的背后神圣价值都充当重要的推手角色”可以概括为“充当冲突的推手”。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
录入时间:2021-05-10 09: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