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一个朋友·叶圣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朋友

叶圣陶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儿子今天结婚。我去扰了他的喜酒,喝的醉了。不,我没有喝的醉!

他们玩的把戏真有趣,真有趣!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他们俩都有迷惘的、惊恐的、瞪视的眼光,好像已被猫儿威吓住的老鼠……不像,像屠夫刀下的牲牛。我想:你们怕和陌生的人面对面站着么?何不啼着,哭着,娇央着,婉求着你们的爹爹妈妈,给你们换个熟识的知心的人站在对面呢?

我想的晚了,他们俩的躬已鞠过了,我又何必去想它。

那些宾客议论真多。做了乌鸦,总要呀呀地叫,不然,就不成其为乌鸦了。他们有几个人称赞我那位朋友有福分,今天已经喝他令郎的喜酒了。有几个满口地说些“珠璧交辉”“鸾凤和鸣”的成语。还有几个被挤在一群宾客的背后,从人丛的缝里端相那一对小新人,似羡似叹地说:“这是稀有的事!”我没有开口。

那几个说我那位朋友有福分的,他们的话若是有理,今天的新人何不先结了婚再喝奶汁?那几个熟读《成语辞典》的,只是搬弄矿物动物的名词,不知他们究竟比拟些什么?

“这是稀有的事!”这句话却有些意思。

然而也不见得是稀有。“稀有”两字不妥。哈!哈!我错认在这里批改学生的文稿了。

我那位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也去扰他的喜酒,也喝的烂醉,和今天一样的醉。这是十四年前的事——或者是十三年?记不清楚了。当时行礼的景象、宾客的谈话,却还印在我的脑子里,一切和今天差不多,今天竟把当年的故事重新搬演一回。

我记得那位朋友结婚之后,我曾问他:

“可有什么新的感觉?”

他的答语很有趣:

“我吃,喝,玩耍,都依旧;快意的地方依旧,不如意的地方也依旧,只有卧榻上多了一个人,是我新鲜的境遇。”

我又问他:

“你那新夫人的性情和思想如何?”

他的答语更有趣:“我不是伊,怎能知道那些呢?”

“伊快乐么?”

“伊快乐呀。伊理妆的时候,微微地,浅浅地对着镜里的伊笑。那时伊颧颊间总含着无限的庆幸、满足、恋爱的意思。伊和女伴商量装饰,议论风生。伊又喜欢‘叉麻雀’,下半天和上半夜的工夫都消磨在这一件事上。你道伊还有不快乐的一秒么?”

后来他们夫妻俩有了小孩子了,便是今天的新郎。他们俩欢喜非常,但是说不出为什么欢喜……我又傻了,觉得欢喜,欢喜就是了,要说出什么来?这个欢喜,还普及到他们俩的族人和戚友,因为这事也满足了彼等对于他们俩的期望。然而他们俩先前并没有什么预计。论到这事,谁有预计?哪一家列过预算表?原来我喝的醉了!

他们俩生了儿子,生活上丝毫没变更。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伊对着镜里的伊笑,谈论装饰,“又麻雀”,也依然如故。

小孩子吃的,是一个卖了儿子,夺了几子的权利换饭吃的妇人的奶汁。他醒的时候,睡眠的时候,都在伊的怀抱里。不到几个月,他小小的庞儿会笑了,小手似乎会招人了。

他们俩看了,觉得他很好玩,是以前不曾有过的新鲜玩意儿,一个便从乳母手中抱过来和他接个吻,一个不住地摩抚他的小面庞。他觉得小身体没有平常抱的那样舒服,不由得哭了起来。他们俩没趣,更没法止住他的哭,便叫乳母快快抱去。

“我们不要看他的哭脸!”

那小孩子到了七八岁,他们俩便送他进个学校。他学些什么,他们俩总不问。受教育原是孩子的事,哪用父母过问呢!

今天的新郎还兼个高等小学肄业生的头衔!他的同学有许多也来道喜。他们活动的天性没有一处地方一刻工夫不流露,刚才竟把礼堂当作球场踢起球来,然而对于那做新郎的同学,总现出凝视猜想的神情,好像他满身都披着神秘似的。

我想今天最乐意的要算我那位朋友了。他非但说话,便咳一声嗽也柔和到十二分;弯着腰,执着壶,给宾客斟酒,几乎要把酒杯敬到嘴边来。他听了人家的祝贺语,眉花眼笑地答谢道:

“我有什么福分?不过干了今天这一桩事,我对小儿总算尽了责任了。将来把这份微薄的家产交付给他,教他好好地守着,我便无愧祖先。

我忽然想起,假如我那位朋友死了,我给他撰《家传》,应当怎祥地叙述?有了,简简括括只要一句话:“他无意中生了个儿子,还把儿子按在自己的模型里。”呀!谀墓之文哪有这种体例!原来我喝的醉了……

1920.12

(有删改)

[注]①叉麻雀:一种牌戏,常用来指赌博。②谀墓:指为了死者歌功颂德,在制作墓志铭时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夺大其词予以颂扬的行为。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助“我”的视角和口吻,把一对小新人的新婚行礼称作“把戏”,含有对封建早婚习俗的讽刺和抨击。

B.小说中的“新鲜的境遇”“这是稀有的事”等语言,看似有欣喜赞叹之感,实则表达出说话者卑琐无聊的心境。

C.“我”的朋友根本不关心他的夫人“性情和思想”如何,表现出庸俗人生思维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

D.小说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描写了“我”的朋友父子两代人的人生经历,揭示了他们的命运悲剧,构思别具匠心。

2.小说中的“我”究竟酒醉与否?这样的设计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优秀小说的主题往往被隐藏在形象和情节深处,并且具有多义性。请就此对这篇小说进行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一个朋友·叶圣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C

2.“我”是看似酒醉而实则清醒的人,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叙述上,便于对丑陋的事物加以揭露和批判;②语言表达上,便于幻化出奇思妙想的语言,增添作品幽默讽刺的效果;③情感上,借助人物“我”醉与非醉的状态,便于表达出作者对于现实既愤恨又无奈的矛盾心理。

3.(1)人物形象上:①孩子从出生到结婚,没有自我,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复制着父辈的人生经历。隐藏主题:反对封建,追求个性解放。②“朋友”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他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形象,还要把儿子也塑造成自己这样的人。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感情的戕害。③宾客的表现:成年宾客言行举止,表现出庸俗、卑下、虚伪、无聊的特征。隐藏主题:影射了当时国民的醉生梦死和麻木不仁。“朋友”孩子的同学们表现出的玩闹无知,与新郎官形成鲜明对比。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于儿童天性的扼杀。(2)情节上,家长让孩子早早结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却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性;父亲只是按部就班地为了“尽责”“无愧祖先”,孩子是在重复父辈的命运。隐藏主题:通过两场婚礼和“朋友”与他的孩子人生经历的虚实呈现,表达出对封建家族意识的批判。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表现出庸俗人生思维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错误,表现出封建婚姻观念对人的戕害,没有爱与不爱,只是被动接受家庭的安排。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情节作用,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联系全文,主要写两代人的婚姻,朋友对待“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封建婚姻观念不反抗,反而自我满足,并且“把儿子按在自己的模型里”,将这种婚姻观加在子女身上,子女也同样没有反抗;“他们俩先前并没有什么预计”“他们俩便送他进个学校。他学些什么,他们俩总不问”,朋友对生活毫无计划,对儿子全然不顾,可知“我没有喝醉”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封建礼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教育观,家庭观,人们对此却麻木不仁、浑浑噩噩;面对这种现实,朋友及其儿子是不反抗,宾客们“他们有几个人称赞我那位朋友有福分。有几个满口地说些‘珠壁交辉’‘鸾凤和鸣’的成语”,族人和戚友是“这个欢喜,还普及到他们俩的族人和戚友,因为这事也满足了彼等对于他们俩的期望”,而我想“你们怕和陌生的人面对面站着吗?何不啼着,哭着,娇央着,婉求着你们的爹爹妈妈,给你们换个熟识的知心的人站在对面呢”,与周围人的观点格格不入,可知“原来我喝醉了”。所以“我”是看似酒醉而实则清醒的人,作用,叙述上,便于对丑陋的事物加以揭露和批判;语言表达上,便于幻化出奇思妙想的语言,增添作品幽默讽刺的效果;情感上,借助人物“我”醉与非醉的状态,便于表达出作者对于现实既愤恨又无奈的矛盾心理。“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自我解嘲,更是一种无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本体从人物形象和情节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上,“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他们俩都有迷惘的、惊恐的、瞪视的眼光,好像已被猫儿威吓住的老鼠……不像,像屠夫刀下的牲牛”,即孩子从出生到结婚,没有自我,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复制着父辈的人生经历。隐藏主题,反对封建,追求个性解放。“我吃,喝,玩耍,都依旧;快意的地方依旧,不如意的地方也依旧,只有卧榻上多了一个人,是我新鲜的境遇”“伊快乐呀。伊理妆的时候,微微地,浅浅地对着镜里的伊笑。那时伊颧颊间总含着无限的庆幸、满足、恋爱的意思。伊和女伴商量装饰,议论风生。伊又喜欢‘叉麻雀’,下半天和上半夜的工夫都消磨在这一件事上。你道伊还有不快乐的一秒么”,可知“朋友”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他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形象,还要把儿子也塑造成自己这样的人。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感情的戕害。“他们有几个人称赞我那位朋友有福分,今天已经喝他令郎的喜酒了。有几个满口地说些‘珠璧交辉’‘鸾凤和鸣’成语。还有几个被挤在一群宾客的背后,从人丛的缝里端相那一对小新人,似羡似叹地说:“这是稀有的事!”我没有开口”,可知宾客的表现:成年宾客言行举止,表现出庸俗、卑下、虚伪、无聊的特征。隐藏主题,影射了当时国民的醉生梦死和麻木不仁。“朋友”孩子的同学们表现出的玩闹无知,与新郎官形成鲜明对比。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于儿童天性的扼杀。情节上,“我那位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也去扰他的喜酒,也喝的烂醉,和今天一样的醉。这是十四年前的事——或者是十三年?记不清楚了。当时行礼的景象、宾客的谈话,却还印在我的脑子里,一切和今天差不多,今天竟把当年的故事重新搬演一回”,即家长让孩子早早结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却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性;父亲只是按部就班地为了“尽责”“无愧祖先”,孩子是在重复父辈的命运。隐藏主题,通过两场婚礼和“朋友”与他的孩子人生经历的虚实呈现,表达出对封建家族意识的批判。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录入时间:2021-02-07 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