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李向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全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其二,在副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最佳方案。

(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二战后的全球治理,是由发达国家主导,适应当时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但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全球治理核心构件的国际规则具有非中性特征,是因为它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有其不合理性。

C. 受益不均或无法受益等“发展缺位”问题是导致当前出现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原因。

D. 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填补“发展缺位”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提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 第二自然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这一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 第三自然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 第四自然段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治理困难重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B. 全球治理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够。

C. 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 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国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Word版试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李向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二战后的全球治理……”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 ,原文为“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选项中“二战后的全球治理”应为“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B项,“……是因为它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说法错误,“主要由发展中国家主导制定”也有可能造成相同结果;D项,“……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说法错误。根据文章一二段内容,三大难题并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才有。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说法错误,温室效应这一论据是为了说明“作为全球治理的杉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找不到相关信息。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5-13 09: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