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赵鑫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提供完善 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 的关系。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 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C. 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D.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两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 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 文章段落以并列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地位相当,但依然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D. 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 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 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赵鑫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结合文本内容“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分析可知,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公共空间伦理”意识很淡薄。而不是“公共伦理意识”。故选A。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接下来不是“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而是在谈如何构建共享空间伦理。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分析,“遵守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和“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效的制度调节达到的两个目的。故选B。 |
|
录入时间:2021-05-14 09:0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