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根子·邢根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根子 邢根民 宏伟下班后回到家,发现老爸不见了。他到每个房间喊了几声,仍不见老爸的身影.心里一慌,老爸又跑丢了! 这些天让他头疼的事就是老爸一个劲跑丢。 第一次跑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老爸早早起床,坐在床沿上发呆。因为刚从乡下来到城里,在他家装修一新的单元楼里还不习惯,可能是怕宏伟和媳妇瞪白眼,他不敢吸烟。要是往常在家,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美美地吸上一锅子旱烟,几十年的习惯突然一改,让他很不适应,感觉自己就像关进笼子里的鸟,能不憋屈吗?所以,那天早上老爸没打招呼,悄悄乘着电梯,从十七层高楼落到了地面上,他心里才踏实了。 而宏伟上班前发现老爸的房间没人,以为老爸下楼去公园锻炼了,就没在意。中午吃饭时还没见老爸,问媳妇,也不知道。这下他急了,顾不得吃午饭,和媳妇分头去公园、广场、商店来回找,几经周折,还是在火车站广场找到的。宏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跑到老爸跟前说,爸,你走了也不说声,让我们都快急死了。老爸脸色阴沉,情绪很平静,我要回家,城里不适应。你帮我买张回家的车票吧! 第二次,老爸是跑丢在长途公共汽车站,拿着车票上长途汽车了,让宏伟看见了。这次宏伟生气了,爸,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却偏要回乡下,乡下有啥好的,你干嘛非要回去?老爸坐在车上不下来,也不理儿子,任宏伟和媳妇一番好劝,就是不听。 那次,老爸在乡下还没待几天,就被宏伟再次请到城里。他实在不放心把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孤零零丢在家里。这一次,宏伟满足了老爸一个条件:不干涉老爸任何行为。 老爸能再次进城,还有一大诱惑,那就是宏伟把这儿子贝贝上幼儿园的差事交给了老爸,这下可把老爸高兴死了。每天接送小孙子时,一路上都能听小孙子用稚嫩的童音给他说幼儿园里的新鲜事。今天老师表扬他听话,昨天老师让小捣蛋鬼罚站了,每天都有听不完的新鲜事,老爷子听得两眼一眯,胡子直往上翘。 按说,有了小孙子的诱惑,老爸应该不会再想着回乡下了,可这次还是……第二天是个星期天。宏伟一大早开车,带着儿子回一百多公里外的乡下。 宏伟的老家在黄土沟壑里,以前村边那条细细的河流如今早已干涸,吃水都要去几里外的小河里拉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做生意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不识字的妇女。车子开到村头,宏伟看到往日绿油油的坡地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就连挣扎在半坡上的几棵树木也孤零零地干枯了。正是春夏之交的播种时节,却难以发现往日家乡男女老少忙着播种的情景。 管他呢,反正自己开着小厂子,和媳妇一年收入也不少,比种庄稼不知要好多少倍。宏伟暗自庆幸自己当年走南闯北做生意,如今虽快三十,但要房有房,要车有车,什么都不愁了。两个姐姐也都迁到了城里,老妈去年走了之后,他就直接把老爸接到了城里享清福,也算尽一点孝道。谁知,老爸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放着舒坦的城里日子不过,非要三番五次往乡下跑,他想不通,这荒山野岭的土塬上有啥好迷恋的。 到家了。宏伟抱着儿子走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惊住了:老爸穿着十多年前下地干活的那件土里土气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已经褪色的破旧草帽,裤腿和袖子挽得老高,在院子里的一片平整好的土地上播种花生,身后还堆着半袋子土豆种。 听到脚步声,老爸抬起头,汗珠子从长长的眉毛上滚落下来。他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对小孙子说,贝贝,爷爷给你种花生和土豆,再种点黄瓜、茄子、西红柿,保管比城里买的好吃,爷爷给你送去。 爸,你这是干啥呀?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种地?宏伟不解老爸咋就这么会折腾。 儿子,你给我听着,咱是庄稼人,庄稼就是咱的命根子,啥时候都不能丢。老爸低下头,在脚下的土壤里撒下一粒种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从父亲丢了写起,“心里一慌”刻画了宏伟内心的焦急,“老爸又跑丢了”则引起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B. 父亲愿意再次被宏伟接到城里生活,一是宏伟答应不干涉父亲的任何行为,二是父亲可以接送小孙子贝贝上幼儿园。 C. 父亲几次要跑回家,宏伟每次都火急火燎地仔细寻找,这虽然体现了宏伟的孝心,但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 D. 父亲在家时“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与他在城里时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回家乡后的惬意与愉悦。 2. 小说画线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命根子”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命根子·邢根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①描写出家乡一片荒凉的景象,烘托了伤感的氛围。②反衬出父亲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并与下文父亲在田地劳动的场景形成照应。③表现作者对农村发展的忧虑,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乡村治理的思考。 3. ①作为文章隐藏的线索,串联起了全文。父亲多次从城市偷跑回来,其实都是离不开他视为“命根子”的庄稼。②“命根子”一词运用借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庄稼的情感,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命根子”一词突出了庄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呼吁我们要重视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但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错误,从文中来看,宏伟让父亲回城并不能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选项过分拔高。从文中来看,写父亲几次要跑回家,宏伟每次都火急火燎地仔细寻找主要是表现出宏伟对父亲的孝顺。故选C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画线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概括。首先分析划线文字所写的内容,即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即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从文中来看,文中划线文字是对宏伟老家情况的介绍,“以前村边那条细细的河流如今早已干涸,吃水都要去几里外的小河里拉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做生意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不识字的妇女” “往日绿油油的坡地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就连挣扎在半坡上的几棵树木也孤零零地干枯了。正是春夏之交的播种时节,却难以发现往日家乡男女老少忙着播种的情景”,“干涸”的河流,裸露的黄土,干枯的孤零零的树木,播种的季节却看不到农民播种的情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仅仅剩下老人和孩子,到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烘托伤感的氛围,而对于这样的乡村,宏伟的父亲是热爱和眷恋的,乡村的现状与宏伟父亲对乡村的情感形成反衬,乡村的现状引发作者对农村发展前景的担忧以及对于乡村治理的思考。从结构上来看,宏伟所看到的黄土地上没有耕种的人,这与下文宏伟父亲劳动的情景形成照应。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命根子’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这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可以从标题的内涵、标题与情节的关系、标题与人物形象的关联、标题与小说主题的关联、标题的艺术技巧等几个方面分析作答。“命根子”,指被认为是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也比喻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最喜爱、心爱的东西,从文中来看,宏伟父亲的命根子是土地,是庄稼,小说把“土地”“庄稼”比作宏伟父亲的“命根子”,这是使用比喻的方式,突出宏伟父亲以及作者对庄稼、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从结构上来看,宏伟的父亲多次要从城里“逃”回乡村都离不开对土地、庄稼的眷恋,由此可知,标题“命根子”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从主旨上来看,小说最后说“咱是庄稼人,庄稼就是咱的命根子,啥时候都不能丢。老爸低下头,在脚下的土壤里撒下一粒种子”,由此可知,“土地”不但是宏伟父亲的命根子,也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突出土地、庄稼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揭示要重视农民、农村、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解答段落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 |
|
录入时间:2021-05-15 09: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