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心语·田金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许诺的回报——一台我梦寐以求的学习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斫琴用的木头并不是越名贵越好。”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讲起了斫琴。“比如红木就不宜制琴,因为密度高,共鸣少,音色容易发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轮通顺,密度均匀。这样做出来的琴,声音松透,音色也好。” 讲到这里,父亲停顿了下,颤抖着说:“那块木料,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我替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父亲的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似乎看到,青山绿水中,渔樵问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 而此时,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借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那块木料,那块木料”,重复两次,表现出父亲即使多年以后回忆起往事仍满腹愧疚,难以释怀。 B.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义双关,写出了“我”在经历世事之后,思想逐渐成熟起来。 C. 篇末“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 D. 本文材料组织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十五岁时随父回老家,梧桐树下父子对话和成年经历挫折后开始学习斫琴的经历与感受,其他都一笔略过。 2. 文中说“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还为了什么而斫琴。 3. “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或直接或隐晦,请结合作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斫琴心语·田金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①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③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古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父亲让我学习斫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3. ①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②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③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④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⑤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⑥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长。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我”找到本心,是想表达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以外表取人取物,不忘初心,坚守理想,要耐得住寂寞等。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持文本的内容。明白小说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要表达什么主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除了生计之外,还为了什么而斫琴。文中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表明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文中写“我”砍了老家的一棵梧桐后,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两年,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表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结尾借 “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琴为心声,人琴合一。”表达父亲让“我”学习斫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主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写了何人何事,领悟小说要表达的情感或道理。本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有的直接,有的隐晦。文中父亲对“我”讲他曾经无心丢了他师傅的一块看似普通却珍贵的木头而追悔莫及,他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表明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父亲当年说“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明我明白了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我”在斫琴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手艺,享受这个过程,表明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我”砍了老家的梧桐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晾晒木材,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打磨,表明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本一帆风顺,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于是“我”迫于生计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斫琴的过程让我爱上了这个手艺,也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此可以理解出,“我”的斫琴心语是,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长。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
|
录入时间:2021-05-15 09: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