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黎明前夜·陈德鸿》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就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出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40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长官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件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看看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了,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20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韩姓男子的儿子“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这令他非常自豪,所以他希望儿子呆在部队继续打仗立功;同时他在卖骡子时欺骗过赵大勇,因此这个人物身上的小农意识浓厚,这点是作者要批判的。

B. 同样的诉求不同的目的,以及在获知儿子光荣牺牲后韩姓男子的超常表现,强烈地刺激着大勇,也促进了情节戏剧性的变化。

C. 目睹曾下套坑自己的韩姓男子的变化,大勇情感是复杂的,听完他对他儿子的夸奖和期盼,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来掩饰自己来此目的是难以启齿的。

D.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多次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家庭生活有困难,使大勇寻找弟弟回家情节更符合生活逻辑。

2. 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围绕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变化去思考。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黎明前夜·陈德鸿》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②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3. ①照应小说的开头(使小说前后照应),交代赵小勇这个人物的结局,使小说的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②强调革命胜利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点是作者要批判的”错误,韩姓男子在小说中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在儿子参军前后思想行为的变化反差,尤其是他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在儿子光荣牺牲之后仍能识大体、明大义的表现,深深感动了赵大勇。他让儿子继续呆在部队并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并且跟大勇道歉,承诺大勇换回那头病骡子。大勇正是受到他支持革命的精神的感染,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被唤醒,才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决然鼓励弟弟留在部队。所以,他是作者要赞扬的人物。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围绕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变化”,答题时注意从人物和背景与标题的关系分析即可。从时代背景看,小说结局写“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文中二次写赵大勇在西风口看到解放军南下“长长的队伍”,以及听韩姓男子自豪地介绍儿子在部队上的表现和对儿子期盼的话语,都明显地说明故事发生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暗示着为了解放全中国,人民军队仍在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作为农村贫苦农民赵大勇,淳朴、善良和相对保守狭隘的小农意识,是天然合一的,它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贫农的普遍特点。随着新社会的即将到来,解放了的广大农村社会也在悄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农村土地政策让贫苦百姓第一次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和幸福。然而,面对尚未完全解放的国家,是先顾小家还是先顾大家,却成了他们面临的抉择。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以赵大勇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在革命胜利前夜思想认识发生深刻转变的轨迹,刻画了他们最终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成为识大体、明大义,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农民的形象。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注意分析结尾和开头、标题的照应以及在人物的塑造以及主旨表达上的用。①本篇小说以找回在部队里当兵的弟弟赵小勇为中心事件展开故事,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故事尾声既呼应了小说的开头,又交代了人物的归宿,使小说组织结构完整且有张力,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回味深思的空间。②本篇小说没有正面描写赵小勇等革命战士如何在前线为解放全中国而英勇作战、壮怀激烈的场景,而是把重心放在赵大勇寻弟过程中思想认识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描述上。目的是透过普通百姓在曙光即将照亮全中国之际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的变化与转变,真实地反映时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揭示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觉悟的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军队与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因此,以赵小勇光荣牺牲作结,能使小说立意更显高远。③这样结尾,一方面真实地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再现了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小说人物为了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不惜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乃至最宝贵的个体生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录入时间:2021-05-17 09: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