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互联网如何打破“偏见闭环”·史安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后真相”的泛滥与智媒的兴盛存在着直接关联。社交平台在新闻传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各类碎片化的虚假信息、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相较于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通过一个个“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然而由于“圈内人”拥有相似的价值观,他们每天获得的信息都会经过“立场”的过滤,其中与之观点相左的观点、理念便逐渐消弭于无形。加之“沉默螺旋”“寒蝉效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益发凸显,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忌惮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否则就要面临要么“退群”,要么“被请出”的结局。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共识的撕裂,形成了各式各样“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偏见闭环”,阻断了不同社群和族群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愤懑、敌对、仇恨情绪,甚至暴力行为蔓延于线上线下,把互联网变成了“分裂网”。

造成“后真相”大行其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类智媒平台所依赖的算法推荐。借用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比喻,这种“算法利维坦”借助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兴起而扩张为一种新的霸权。它在为个体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操控甚至吞噬整个人类社会。美国学者的研究显示,社交平台的消息推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用户的社交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关注用户的朋友圈来分析其兴趣爱好,再利用推送机制强化其社区归属感。社交平台的把关机制则不是基于公共利益,其首要考虑的是“对用户来说什么是有趣的”。因此,算法的出现不仅仅是信息传播主体的转变,更是把关标准的转变,而基于个体价值的“过滤气泡”机制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偏见闭环”。失去了有效的跨文化对话和沟通,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又一次濒临文明冲突的边缘。

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算法利维坦”和“信息闭环”导致的跨文化传播困局,实现费孝通先生畅想的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到“美美与共”的天下大同?除了促使智媒在技术和机制上进行完善和修正之外,说到底还是要提升人类自身的跨文化传播素养。首先,无论是信息发布者、社交平台运营者还是用户都应当像对待自身文化那样,尊重其他文化。其次,信息传播者应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再现外部世界。再次,社交平台应建立适当机制来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尤其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传播者,表达他们的意见。最后,传播者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包容和汲取各种不同的文化。

(摘编自史安斌《互联网如何打破“偏见闭环”》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网民更愿意通过“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社交平台上各类虚假信息甚嚣尘上。

B. “智慧媒体时代”兴盛,人们获得资讯的途径变多,社交平台对网民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主流媒体。

C. 社交平台为用户推送的消息都是用户觉得有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偏见闭环”。

D. “偏见闭环”的形成使得跨文化对话和沟通出现障碍,文明冲突的产生也与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剖析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中的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偏见闭环”产生的原因。

B. 文章在分析“偏见闭环”产生的原因时,引用了多个专业名词,使文章更加严谨,更具说服力。

C. 文章借用美国学者的研究来详细说明社交平台的推送机制,旨在证明算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D. 作者针对“算法利维坦”和“偏见闭环”导致的跨文化传播困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交平台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断完善技术,修正机制,并对信息进行甄别,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B. 网民改变自己对待不同观点的态度,不同族群和社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偏见闭环”就有望被打破。

C. 算法推荐可能操控甚至吞噬整个人类社会,使人类濒临文明冲突的边缘,所以我们应抵制算法推荐。

D. 要想走出跨文化传播困局,信息发布者、社交平台运营者和用户首先应改变自己对其他文化的态度。

下载Word版试题
《互联网如何打破“偏见闭环”·史安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强加因果。原文是“社交平台在新闻传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各类碎片化的虚假信息、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相较于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通过一个个‘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可见“网民更愿意通过‘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与“社交平台上各类虚假信息甚嚣尘上”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项,于文无据。原文是说社交平台在新闻传播方面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并没有比较社交平台和主流媒体对网民的影响力。

C项,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社交平台在为用户推送消息时,首要考虑的是“对用户来说什么是有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推送的消息都是用户觉得有趣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文章并没有剖析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中的现象,只是借这两件事来引出“后真相时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第2段可知,算法推荐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为个体提供巨大的便利,也有可能操控甚至吞噬整个人类社会,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算法推荐,而不是“一刀切”地全盘否定它。

故选C。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录入时间:2021-02-07 1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