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与春天·迟子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 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 2. “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体现了老哑巴怎样的形象特点? 3. 有人说“哑巴与春天”这个题目有强烈的冲突感,请说说你的理解。 4. 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中的作用。 5. 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哑巴与春天·迟子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本义指自然界的积雪,这里指人性的冷漠。 2. ①老哑巴朴实善良;②满足于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价值被大家认同认可,人格被尊重;③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 3. 题目很突兀,有强烈的冲突感:①面对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春天,哑巴感受到了美却无法表达;②哑巴渴望人生的春天,希望过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却受人歧视。 4. “达子香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三处“达子香花”:①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②内容上花在人非,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彻底改变;③感情上,作者借花表达了对老哑巴的怀念和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深化主旨。 5. ①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失去尊严;②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人性冷漠;③都很勤劳、善良;④都被他人抛弃,结局悲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看位置,析语境。 读题干“‘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的含义”,题目考查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理解“积雪”的含义结合它所引起的下文,“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和“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可以得出:实指自然界的积雪,虚指人性的冷漠(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题干问“体现了老哑巴怎样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的出处,然后再看上下文有没有相关的人物描写,能够对答题给出提示。比如文中第④段“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第⑤段“老哑巴很爱花”第⑥段“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就是情感方面的描写,可以看出老哑巴对花的喜爱,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能平等地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对孩子的善意,朴实善良;爱花,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本分,容易满足于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人格被尊重,人生价值被认同。回答时一般的思路是:先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再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别概括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含义可以从表层与深层角度分析,作用可从人物、情节、主旨、本身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有修辞的要答出修辞并分析效果。 “哑巴与春天”是小说的题目,“哑巴”是小说的主人公,“春天”可以指自然的春天,也可以指人生的春天。从“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可知,“哑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从“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可知他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从“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可知哑巴渴望人生的春天,希望过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却受人歧视。作者把“哑巴”于“春天”这样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形象放在一起,能引发读者对老哑巴命运的关注与同情,突显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题干问的是“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也是考查段落的作用题,答题时可从结构作用和内容作用方面入手。先找出三处“达子香花”,比较异同,如第②段“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第⑥段“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第⑦段“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文中的作用,在结构上:三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且贯穿全文,照应标题“春天”;在内容上:最后一处描写达子香花“依然”绽放,和前两处的“达子香花”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本题是对比性阅读题,理解题干“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可知,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本文关于哑巴的形象塑造,从“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可知,“哑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从“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可知哑巴受人歧视,失去尊严,周围人性冷漠;从“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可知他被人抛弃,结局悲惨。再结合《祝福》中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命运分析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
|
录入时间:2021-02-08 09:1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