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道路以目·张爱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路以目

张爱玲

有个外国姑娘来中国两年了,故宫、长城、东方威尼斯,都没瞻仰过,对中国的新文艺新电影似乎也缺乏兴趣,然而她特别赏识中国小孩,说:“真美呀,尤其是在冬天,棉袄、棉裤、棉袍、罩袍,一个个穿得矮而肥,蹒跚地走来走去。东方人的眼睛本就生得  好,孩子的小黄脸上尤其显出那一双神奇的吊梢眼的神奇。” 我们听了她这话,总不免回过头来向中国孩子看这么一眼——从来也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家里人讨人嫌,自己看惯了不觉得;家里人可爱,可器重,往往也要等外人告诉我们,方才知道:拣那可喜之处来看看也好。

街上值得一看的正多着。寒天清早,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煽出滚滚的白 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多数人不喜欢燃烧的气味——烧焦的炭与火柴、牛奶、布质——但是直截地称它为“煤臭”、“布毛臭”,总未免武断一点。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十有八九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前天我看见一个绿衣的邮差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然而李逵驮着老母上路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做母亲的不惯受抬举,多少有点窘。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坐着,满脸的心虚,像红木高椅坐着的穷亲戚,迎着风,张嘴微笑, 笑得舌头也发了凉。

黄昏的时候,路旁歇着人力车,一个女人斜欠着坐在车上,手里挽着网袋,袋里有柿子。车夫蹲在地下,点那盏油灯。天黑了,女人脚旁的灯渐渐亮了起来。路边的烘山芋的炉子的式样与那黯淡的土红色极像烘山芋。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 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有人在自行车轮上装着一盏红灯,骑行时但见红圈滚动,流丽之极。

隔壁的西洋茶食店每晚机器轧轧,灯火辉煌,制造糕饼糖果。鸡蛋与香草精的气昧, 氤氲至天明不散。在这“闭门家里坐,帐单天上来”的大都市里,平白地让我们享受了这馨香而不来收帐,似乎有些不近情理。我们的芳邻的蛋糕,香胜于味,吃过便知。天下事大抵如此——做成的蛋糕远不及制造中的蛋糕,蛋糕的精华全在烘熔时期的焦香。

四五年前在隆冬的晚上和表婶看霞飞路上的橱窗,霓虹灯下,木美人的倾斜的脸,倾斜的帽子,帽子上斜吊着的羽毛。既不穿洋装,就不会买帽子,也不想买,然而还是用欣羡的眼光看着,缩着脖子,两手插在袋里,用鼻尖与下额指指点点,暖的呼吸在冷的玻璃上喷出淡白的花。另外一家理发店的橱窗里,张着绿布帷幕,帷脚下永远有一只小狸花猫走动着,倒头大睡的时候也有。

附近有个军营,朝朝暮暮努力地学吹喇叭,迄今很少进步。照说那是一种苦恼的,磨人的声音,可是我倒不嫌它讨厌。伟大的音乐是遗世独立的,一切完美的事物皆属于超人的境界,惟有在完美的技艺里,那终日喧哗的,疲乏的“人的成分”能够获得片刻的休 息。在不纯熟的手艺里,有挣扎,有焦愁,有慌乱,有冒险,所以“人的成分”特别浓 厚。我喜欢它,便是因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还有一天晚上,在落荒的马路上走,听见炒白果的歌:“香又香来糯又糯!”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唱来还有点生疏,未能朗朗上口。我忘不了那条黑沉沉的长街,那孩子守着锅,蹲踞在地上,满怀的火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从家里上办公室,上学校,上小菜场,每天走上一里 路,走个一二十年,也有几千里地;若是每一趟走过那条街,都仿佛是第一次认路似的, 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希罕,就不至于“视而不见”了,那也就跟“行万里路”差不多,何必一定要飘洋过海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外国姑娘欣赏中国小孩,触发作者悟出了寻常当中也有可喜处的道理,引起下文对寻常生活的描写。

B. 作者喜欢在冬天街上小火炉和煤炭汽车行门前产生的呛人的白烟里走过,表明她有喜欢闻臭的燃烧气味的爱好。

C. 作者通过动作、表情描写,细致传神地刻画了坐在自行车后的小老太太那种不习惯如此高的待遇、既害怕又享受的状态。

D. 作者不讨厌军营里的学吹喇叭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中有军人的挣扎、焦愁、慌乱,有特别浓厚“人的成分”。

2. 第五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3. 本文由多个片段组成,请结合文章标题,探究这样行文的好处。

下载Word版试题
《道路以目·张爱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对于制作蛋糕的师傅而言,最香的时候,是在烘焙时期;②人生就像是烘焙蛋糕,最值得回忆的不是成功后得到了什么,而是过程中所付出的一些努力和辛酸。③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美好很多,只是我们被习惯所蒙蔽,习惯了“赶路”“视而不见”,闭上了发现美的眼睛,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希望人们睁开双眼,道路以目,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的意愿。   

3. ①“道路以目”在文中的意思是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以片段式结构全文,有利于扣紧立意,从繁杂的生活琐事中调取事例,构思便捷;②结构明晰。以片段式结构全文,正契合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表明她有喜欢闻臭的燃烧气味的爱好”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多数人不喜欢燃烧的气味——烧焦的炭与火柴、牛奶、布质——但是直截地称它为‘煤臭’、‘布毛臭’,总未免武断一点”可知,“我”只是喜欢在烟里走过,而且“多数人不喜欢燃烧的气味”,并不能得出“她有喜欢闻臭的燃烧气味的爱好”的结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中,画线的句子“天下事大抵如此——做成的蛋糕远不及制造中的蛋糕,蛋糕的精华全在烘熔时期的焦香”,首先要分析句子的表层意义:对于制作蛋糕的师傅而言,最香的时候,是在烘焙时期。这实际上是在影射生活,文中我们听了她这话,总不免回过头来向中国孩子看这么一眼——从来也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家里人讨人嫌,自己看惯了不觉得;家里人可爱,可器重,往往也要等外人告诉我们,方才知道:拣那可喜之处来看看也好”“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希罕,就不至于‘视而不见’了”,生活中的种种,往往只有第一次才能吸引人的目光,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直至视而不见。张爱玲为我们看着平凡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若是每一趟走过那条街,都仿佛是第一次认路似的”,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惊奇,于平凡中发现“真、善、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的艺术构思以及标题含义的能力。本题题干是“本文由多个片段组成,请结合文章标题,探究这样行文的好处”,作答本题,首先解读题干,题干要求“结合文章标题”探求行文的好处,那么文章的标题与行文之间的关联首先要明确。“道路以目”,意思是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这同样也是张爱玲写作本文的主旨。这样的主题表达,在选材上空间很大,但生活中的事例很多,稍有不慎,就会使文章琐碎,而作者采用片段式结构全文,有利于扣紧立意,从繁杂的生活琐事中调取事例,构思便捷;其次,以片段式结构全文,正契合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点睛】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录入时间:2021-02-08 1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