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B. 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 C.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也强化了“赞美知识分子心存百姓、勇于担当”的作品主题。 D.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是个读书人,他的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督是带兵的军人,他的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 2. 文中的朱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3.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朱先生是一个爱读诗书不畏权贵、忧国优民、勇敢从容的知识分子。①爱读诗书。朱先生坚持晨诵的习惯,无论是总督差人求见,还是去往劝退方升的路上,都不忘诵读。②不畏权贵。面对总督的邀请,朱先生再三拒绝,与总督的对话中言语不卑不亢。③忧国忧民。朱先生之所以答应前往劝说方升,是要为古城百姓请命,使他们免遭涂炭。④勇敢从容。朱先生不带一兵一卒前往敌营,实属勇气可嘉,他肩负拯救古城的使命,表现得异常淡定从容。 3. ①张总督表里不一,他吟诵古诗,表面上是为朱先生送行,表达一份不舍和祝福,实则是迫于无奈、应景之诵。②朱先生是触景生情,由咸阳桥联想到战火将造成生灵涂炭,吟诗而抒忧愤之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表述错误,文中对朱先生没有进行心理描写。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以及别人对于他的评价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 本题中,要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文中的朱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朱先生坚持晨诵的习惯,如“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可以看出他热爱诗书;从朱先生对总督不卑不亢的态度,如“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可以看出他正直清高、不畏权贵;从朱先生答应劝说方升,为民请命,如“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从朱先生单身前往敌营,如“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可以看出他勇敢镇定。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深入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内容,紧扣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心理。 本题要求是“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张总督吟诵古诗,是迫于朱先生的要求“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而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吟诵,表面是为朱先生送行,实际是迫于无奈的行为。朱先生吟诵古诗却是触景生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朱先生由咸阳桥联想到眼前可能发生的战事,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
|
录入时间:2021-02-08 1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