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6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 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 C. 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 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 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 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 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3. 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4. 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B 3. 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4. ①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②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③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项,张冠李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错,根据文中“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可以知道,钟杨开展科普教育的地区主要在上海,而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重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项,属于强加因果,“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而非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传主的价值观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探究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注意题干中限定的概括角度: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从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概括作答。 可将“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概括为: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 可将“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概括为: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 可将“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概括为: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体现了钟扬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这些信息表明钟扬用自己的付出填补了植物基因宝库的空白,体现了他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党员本色”那一节可以概括出,钟杨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体现了他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术语,并合理利用。 |
|
录入时间:2021-02-09 09: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