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刘峣、刘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 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 材料三 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月2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学生群体则不足2000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 B.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 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 预计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 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3. 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刘峣、刘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积极影响:①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方便快捷。③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字等新的习俗。 最大隐患:安全问题。一是个人信息安全,二是资金安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可知,选项范围扩大,应该是“学生群体”,并非“人们”。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错误。选项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二第三段“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可知,在香港推行动移动支付有一定意义的,并非“没必要”。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为综合筛选,学生需浏览题目,确定关键词为“移动支付”“生活”“积极影响”,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一段“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可知,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 由材料一第二段“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可知,移动支付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让生活更方便快捷。 由材料四第二段“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可知,移动支付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新的习俗。 存在的最大隐患:由材料二第五段“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可知,移动支付的最大隐患包括安全问题。 由材料四第五段“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可知,移动支付的最大隐患包括资金安全。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
|
录入时间:2021-02-09 10: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