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大数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大数据在国家治理领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存在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不足、情况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对社会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也有助于更全面、快捷、直观地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从而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预见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属性数据、网络行为数据、以往服务数据等,可以判断用户的需求特征,进行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二是大数据给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据收集、存储和应用模式,给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等带来风险。三是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

为了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强化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也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应充分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加强对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增强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识和本领。其次,着力构建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改革各自为政的数据资源管理模式,明确数据资源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实现国家治理领域大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共享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数据开放,适当吸纳社会力量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成本,降低大数据工作的技术难度。再次,尽快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

B. 大数据的运用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快捷精准解决问题等优势,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服务。

C. 大数据在当前国家治理中要发挥好作用,需强化大数据思维、构建整合共享机制、健全法律制度。

D. 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安全风险、数据整合共享等问题,无法深入推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大数据运用和传统治理模式情况的细致对比,有其突出的现实性。

B. 文章论证了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辩证性。

C. 文章分析大数据的意义及研究探索阶段的困惑,指出大数据运用的远景,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立足国家战略的高度,论证了为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当前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所以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

B. 传统的行政模式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

C. 想要提高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及时发现情况并处置,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治理。

D. 大数据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研究运用大数据的意义重大。

下载Word版试题
《大数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说法太绝对。依据原文“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知原文中强调大数据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没有说到达不可或缺的程度。该项错误。

 B项,“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服务”,混淆时代,依据原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可知“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尚未实现。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无法深入推进”,曲解文意,依据原文“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可知虽然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并没有阻碍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逐步深入运用。该项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指出大数据运用的远景”,曲解文意,应是“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总共由四段组成,第一、二段分析大数据的意义,第三段指出研究探索阶段的困惑,第四段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项,“传统的行政模式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无中生有,由原文“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可知,文章中并没有说明变“宏观”为“微观”,便可解决“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所以选项中的推理不成立。

故选B。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录入时间:2021-02-09 10: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