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巷10号·夏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以散文化的笔法弱化了故事情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围。 B. 杭州巷10号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固执和不近人情。 C. 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 小说写“我”为了拆迁的事情造访了杭州巷10号,与老太太交谈后,又打消了向老太太说明来意的念头,没有完成任务。 2. 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画线句子写城市规划蓝图,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杭州巷10号·夏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所描绘的环境幽深、颓败、荒凉,烘托出杭州巷的古朴、静谧和悠久的历史。②暗写了老太太处境,杭州巷的落寞衬托出下文杭州巷10号的静谧洁雅,能更好的凸显老太太对旧居的不舍和深厚情感。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老太太成为杭州巷唯一的住户,我拜访了老太太却无法说出劝其拆迁的来意作铺垫。④杭州巷浓郁醇厚的古文化气息,引导读者思考有关历史文明与文化传承的问题,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 3. ①悬挂的城市规划蓝图展示出这个城市现代文明发展方向。②暗示了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与古宅保护、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我们对保护历史文明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③表现了作者对以牺性历史文化传承为代价发展城市的深深忧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固执和不近人情”错误,杭州巷10号成为最后一户主要体现的是老太太对其眷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的环境描写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对环境描写的分析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环境描写一方面渲染氛围,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则对人物形象的丰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表现了杭州巷荒凉、古朴、幽深的自然特点,这彰显出一种醇厚的文化气息,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为下文老太太成为杭州巷唯一的住户进行描写,表现老太太对故居的不舍的深厚情感,引发人深思。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理解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写城市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代表的是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古朴、静谧和悠久的历史的“杭州巷10号”代表的是历史文明与传统文化,根据城市规划蓝图,杭州巷10号在被拆迁之列;这就启示我们小说的主题是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与处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如何保护历史文明和传承传统文化。写城市规划蓝图,交代出“我”此行的目的与结果,“我”为了拆迁的事情造访了杭州巷10号,与老太太交谈后,又打消了向老太太说明来意的念头,没有完成任务,是有情感倾向的,表现出对历史文明的敬畏,对历史文明被冷落的伤感,对现代文明的发达导致历史文明的消失的无奈,对处于拆迁中的老太太现状的担忧。因此写城市规划蓝图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
|
录入时间:2021-02-10 10: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