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 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 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 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 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 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 《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3. 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①教师方面: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规范,近些年来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多数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无作为。②家长方面:家长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③国际形势方面:国际形势的驱动,很多发达国家都要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权的法律法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文句“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可知,是“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故此项表述因果倒置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项,“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说明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原因。 C项,“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六段“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可知,惩戒权的使用并不是一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文是“可能”。只是一种推测。故此项将未然当已然了。 D项,“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说“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可知,文章并非只有这四种方式,且“罚站”是“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此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具体而言,依据原文材料一第三段“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可知,教育惩戒有一定道理,但是法律中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限制教育惩戒的程度或方式,而在规范有漏洞的同时却不断有惩戒过度的事件,因此焦点问题的不断爆出和亟需法律规范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原因之一;依据材料二第七段文句“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可知,教育惩戒权力的形式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为教育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依据材料三第三段“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可知,教育惩戒不单单是国内的话题,而是对教育惩戒的规范性规则的制定是国际趋势,为了与国际趋势相符,我国制定相关法律也应尽早提上日程。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2-10 10:2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