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逸事·林语堂》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也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为人处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也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辨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地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们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第二天朋友们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上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作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作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的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還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20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是因为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21岁考中进士到他46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25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成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就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还位居太守,政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朝延任命他为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有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这篇传记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描写传主,如朋友与胖太太之间的对话等。 B. 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仅因为他不会圆通机智地为人处世,仪表邋遢,不重衣食,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内在思想上。 C. 传记特意写韩琦这个人物,是为了更好地写王安石,对传主人物起一定的衬托作用。 D. 作者在最后一段列举王安石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是对传主的客观评价。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一定来历或根据,又能让读者看出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 “他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清高孤傲、不请世事、自以为是。 C. 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除了表达他对注重外表装扮的人的鄙视之外,更是意欲借此表达他对韩琦曾经对自己误解的憎恨。 D. 文章采用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些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一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3. 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辨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这里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王安石逸事·林语堂》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不同意。这里的“不近人情”并不是“不通人情”的意思,而是不谙人情世故,不为日常生活小节所牵制,是一种专注的治学状态。如王安石在洗澡之后,不知道袍子已经被换,吃饭只知道吃自己面前的菜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他心无旁骛的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B项,“仅因为他不会圆通机智地为人处世,仪表邋遢,不重衣食,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内在思想上”说法错误,分析过于绝对,从原文看,“怪人”还表现在为政方面,如他虽政绩斐然,堪称能吏,但屡次拒绝朝廷的提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B项,“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清高孤傲、不请世事、自以为是”说法错误。文章中这句话是作者的评价,并非批评王安石; C项,“王安石批评韩琦的话……表达他对注重外表装扮的人的鄙视之外”“表达他对韩琦曾经对自己误解的憎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可见王安石勤于写日记,他批评韩琦的话不一定是针对被误解的事情,也并非为了表达憎恨。 D项,“文章采用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说法错误。“抒情”分析不正确,全文只用了叙述和议论的手法,没有运用“抒情”手法。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把握住四个维度:1.明确观点。一是要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干已经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只要择其一“赞同”或“不赞同”即可;二是明确亮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题干并没有给出观点以供选择,只是给出“启示”等一些关键词语。2.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3.联系现实。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实际。“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1. 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本题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答题时先明确观点,如果选择不同意,就要结合文中“王安石在洗澡之后,不知道袍子已经被换,吃饭只知道吃自己面前的菜解释”等内容分析这里的“不近人情”并不是“不通人情”的意思,而是不谙人情世故,不为日常生活小节所牵制,是一种专注的治学状态。如果选择“同意”,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再有成就的人,也需要获得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也应该“近”人情,符合大众对身份的要求,应该保持清洁的面貌和正常的行为习惯等。 【点睛】阅读人物传记,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
|
录入时间:2021-02-11 09: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