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情未了·石钟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未了

石钟山

自从有了狗的陪护,老人便给狗起名叫手,狗不仅成为他的另一只手,也是他生活的伴儿。

一位老人,一条狗,住在山上。日子似乎仍然如前,但其实却不同了。他已经没有力气去山林里转悠了,更多的时候是立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浑浊的目光望向屋后的山林。山林依旧,在风的吹拂下,很繁盛的样子。呆呆地望上一会儿,他收了目光去望那片墓地,似乎就看见了她们,她们仍然是那么年轻,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向墓地挪去。

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扶着她们的墓碑,依次地停一停站一站,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那会儿他才二十岁,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他的身上,他在她们面前坐下,又想起了当年设在他家的战地医院,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张小草、苏婉婉、马花花……她们奔跑着,忙碌着,接过一个又一个运下来的伤员,快速处理他们的伤口。不知何时,他也成了伤员,躺在担架上……

每天早晨,手的脖子上都吊着篮子去山下的小胡超市,为他“买”回一天的吃食。吃食就在篮子里放着,连同小胡找回的零钱。他伸手在手的头上拍了拍,手受到了鼓励,伸出舌头在他手上舔几下。

镇政府民政助理小李来了,他招呼小李坐下,手从门里叼出一只小凳放在小李身旁。小李就笑着说:“老前辈,手真通人性。”小李坐下探过头又说:“老前辈,前几天镇领导又开会研究了,觉得还是让您下山住合适。养老院有人伺候您,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您操心。”

他不看小李,摇了摇头。好多次了,小李、小李的前任、镇领导都劝他下山,但他哪也不想去。五十年前,他退伍回来,不留大城市,只求回到二龙山做一个护林员,就是只想守着她们——他的战友、亲人。那场伏击战后,是他亲手掩埋的她们。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第二天他打发手下山时,在字条上给小胡捎了句话请小胡上山一趟。

这么多年,他很少和人打交道,除了镇领导,主要就是开超市的小胡了,小胡称他“老革命”。他从怀里掏出一摞报纸包裹的钱,这是他这么多年的退休金,还有政府给他的伤残军人补贴,除了按月交的党费和日常开销,其他的都在这里了。他把钱递给小胡,说:“你拿着,我有话说。”

看着小胡犹豫着把钱接了,他才说:“我要不在了,求你两件事。一是帮我照看手,它听话懂事,这几年,多亏它陪我。”

小胡点头,望了眼静立在一旁的手道:“老革命,您放心,手我一定会收留,您平时怎么待它的,我一定能做到。”

他把目光投向她们的墓地,说:“另外,我这三间房子十几年前修过了,不值几个钱,有房子在就是个家,你帮我照看着,抽空打扫一下,让她们累了也有个歇脚的去处。”

小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那片墓地,转过头来时,就语塞了。望着他,小胡突然明白,老革命这么多年守在这里不下山的理由。自己年轻,没亲眼见证过那次伏击战,但伏击战的故事常听老辈人讲,生在二龙山脚下的人,没人不知道那场战斗以及长眠在山上的烈士。

小胡把钱塞回他怀里,直起身道:“老革命,这两条我都依您,也保证做好,可这钱我不能收。等您真的百年了,我给您送终。”他摇摇头:“政府会给我送终。”小胡眼里有了泪水,别过头去抹了一把。

不久的一天早晨,他仍像往常一样,从床上下来挪到门口。太阳出来了,照在他的身上。手把篮子挎在脖子上,等他往篮子里放字条和钱,他却没动,目光越过手去望那片墓地……

太阳偏西一些的时候,小胡上山了,手里提着菜。他等了一天没等到手,便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的后事果然是政府一手操办的,火化后依他的遗嘱葬在那片林子里。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基地。

手不肯离开,小胡想了各种办法想把手领到山下去。他把它领下去,它又跑回来……小胡每天上山一趟,给手带来食物和水,再打扫一下院子。

清明节的时候,依然有学生也有政府机关的人到山上来祭奠烈士。他不在了,民政助理小李便成了解说员。政府在小院门前立了石碑,上书:二龙山伏击战遗址。

手每天进出小院,叼着小凳,来到他的墓前,把小凳放在他身旁,然后趴下身去守着他。

太阳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老人和狗的关系,老人给狗起名“手”突出了老人与狗的相依相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小说善用细节传神,文中多次写老人和小胡的“目光”“投向”林中的那片墓地,人物不同,心情也截然不同。

C. 老人信任小胡把后事托付给他,小胡应允了老人所托把钱还给老人,这都表明小胡是个热心、真诚的人。

D. 小说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表现力,如“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很有画面感,侧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

2. 小说中现实与回忆穿插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标题“情未了”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情未了·石钟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既令现实故事主线清晰,又补充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和背景,使故事更丰富、完整。②拉开时空距离,更全面,更立体地表现老人形象。③彰显老人的坚守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突出主题。   

3. ①老人对战友情未了:老人与那几个女兵是战友、更是亲人,为她们守墓几十年。②狗对主人情未了:在主人生前身后忠诚相伴,不离不弃。③普通人对老革命情未了:小胡被老人情怀感动,信守承诺。④缅怀先烈情未了:政府立碑,人们到山上祭奠烈士,革命精神世代传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心情也截然不同”错误,文中“小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那片墓地,转过头来时,就语塞了”说明小胡理解老人对长眠在山上的烈士的守护,和老人心情是一样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老人和狗相依为命守护山林、守护烈士;发展,镇政府民政助理小李看望并请老人下山;再发展,老人请小胡上山交代后事;结局,老人去世,狗守护老人。中间插入“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不知何时,他也成了伤员,躺在担架上”当年他与战友的故事,交代这些烈士牺牲的情况,也交代了他五十年不下山一直守护的原因。以现实故事为主线,穿插回忆的情节丰富了老人的形象,彰显了守护和缅怀烈士、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

“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表现老人对战友情未了;“每天早晨,手的脖子上都吊着篮子去山下的小胡超市,为他“买”回一天的吃食。吃食就在篮子里放着,连同小胡找回的零钱”“手不肯离开,小胡想了各种办法想把手领到山下去。他把它领下去,它又跑回来”体现狗对主人情未了;“小胡每天上山一趟,给手带来食物和水,再打扫一下院子”表现普通人对老革命情未了;“清明节的时候,依然有学生也有政府机关的人到山上来祭奠烈士。他不在了,民政助理小李便成了解说员。政府在小院门前立了石碑”表现缅怀先烈情未了。

【点睛】小说情节结构解读(一)常见结构⒈单线型结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后记)⒉复线型结构:明线,暗线。⒊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笔法。结尾处出其不意揭示真相,出人意料,回扣前文,一切又在情理之中。5、摇摆式,俗称“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曲折。(二)结构安排技巧。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

录入时间:2021-02-11 09: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