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仓修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它们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史记》中的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司马迁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非常关切。他在《货殖列传》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其实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何为“贤”?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史书注释,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史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含量。这是对史书注释的误解。比如,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亼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多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比如,《资治通鉴》记梁武帝称:“我自非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所;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对此,胡三省注:“凡其所食,自其身以及六宫,不由佛营,不由神造,又不由西天竺国来,有不出于东南民力者乎?”这就揭穿了梁武帝的骗人鬼话。尤其可贵的是,胡三省说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国家上下衣食住行,无不出于“民力”。 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 (节选自仓修良《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中国社会科学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曰”、“臣光曰”、史书注释、书目提要等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 B. 《货殖列传》中的史论,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关切,旨在探索社会发展之因。 C. 司马光常通过三种形式发表史论,其关于用人问题的论述,包含以德为本的思想。 D. 胡三省对梁武帝言论所作之注,揭示了其骗人本质,点明了衣食皆出于民的道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提出了发掘和整理史论的观点;尾段予以照应,并指出了这样做的意义。 B. 文章中间三段是并列结构,多方面举例论证了史论确实有着值得发掘的价值。 C. 第三段两次引用司马光的话,充分论证了他的用人理论既丰富又深刻的观点。 D. 第四段先摆出某些人的观点,接着指出其错误,然后以实例证明其确实错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论结合的方式,保留了古代史学家的许多评论,这些评论有着极高的理论价值。 B. 发掘“太史公曰”的内涵,我们定能对其所涉及时代的历史情况有较深入的理解。 C. 如果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就会误解《资治通鉴》中胡三省的注释的意义。 D. 史论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体系提供了充足养料,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仓修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它们并非史论,从原文第一段“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可看出它们中包含着史论。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论证了他的用人理论既丰富又深刻的观点”。它有两种错误:一是偷换概念,本段引用所证明的是“其史论内容”的丰富而深刻,而不是“用人理论”的丰富而深刻。二是论据支持不了论点。本段两次引用司马光的史论,只证明了“深刻”而不能证明“丰富”。只有加上后面的“《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才能证明丰富。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绝对化,古代史学家的评论未必都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C项,错在假设关系不准确。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未必就会误解胡三省的注释的意义。 D项,错在把未然当已然。原文所说“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表明“充足养料”尚未提供,可见“提供了”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
录入时间:2021-02-11 10:0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