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王永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要通过善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首先,善是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

再次,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最后,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元素,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觉悟善性、安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1. 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B. 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道德价值观。

C. 因果报应论与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致力于在现实社会中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

D. 将中国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双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

B. 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C. 文章主要采取了道理论证,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使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底蕴。

D. 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实,指出善文化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立足当下的创作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B. 家庭是培育与践行善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感恩、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

C. 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看出,当时的人们都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都积极实践善性。

D.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们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下载Word版试题
《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王永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为“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B项,“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为“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

D项,“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双意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由原文最后一段“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可知,“是重要方面”,并非“双意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错,详略内容颠倒。由原文可知,文章最后一段略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文章第二至第五段详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项,“都积极实践善性”错误,以偏概全,应改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善恶报应善信念观”。原文第五段为“《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

故选C。

录入时间:2021-02-11 10: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