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最初的一滴水·凌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初的一滴水

凌鹰

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滴水了。我再不找到那滴水,我就要干涸了。我知道这是一种很遥远的寻找,但我更知道这是我应该寻找的时候了。

这样的寻找,使我不能不想起我很喜爱的画家高更。他去塔希提,去离他的国家他的家园那么遥远的一个地方,是不是也是去寻找一滴水呢?他的那幅很吓人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应该就是用他寻找到的那一滴水画出来的吧?一滴水的禅境到底有多深?一滴水通向我们心灵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站在高更这幅画面前,我的身体告诉我,我一直就飘在一片无边的水里。这片无边的水里有我的一滴,也有你的一滴。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滴在一条河里,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混在了一起,混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河流。然后,我们就拥挤在这条河流里各自地飘着,越飘越远。这是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的一个美好而又危险的信号,但我们都没有在意。我们没有时间在意或者根本就不想在意这个信号。我们在意的是谁在这条河流里飘得更快飘得更远,我们在意的是河流两岸的树木和花朵,村庄和城市,以及头顶上的云彩。因为这些场景都与我们漂泊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让我们忽略了许多与我们的目的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许多事物。

更多的时候,那滴水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但我们的身体内部有时候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到我们无法看清寻找那一滴水的具体路径。因此,那滴水就那样静静地闪烁在我们身体的某个角落,但它的光芒却无法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因为我们基本上都在排斥它,基本上都在想怎样把它熄灭掉。我们就用这样一种心理自残的方式相互漂泊在一条河流里,一条我们用彼此的那一滴水组合汇聚的河流里,或激情澎湃或气息奄奄的随波随流着,怀着一种基本上共同的目的寻找我们自以为很美好的彼岸。

而这种渴望抵达我们彼此那个目的地的过程,却是一场漫长的挣扎。但我们似乎特别迷恋这种挣扎。这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挣扎。这样的挣扎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快感,一种疼痛的快感。

在早些年的南方乡村,我们会看到一些稻田,那些稻田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或卡在某些山岭的角角落落里。还有一些千遍一律的树木和野花,还有一两条河流和几口鱼塘,还有一些麻雀和画眉,还有成群的鸡鸭和几声狗叫,还有土砖房子木板房子和一两座老式火砖房子,屋顶上总是站着几只麻雀或者几株野草,房子上空飘着一缕炊烟,那炊烟一直要飘到云朵里。如果是北方的乡村,就会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平原,看到平原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和玉米,看到低矮的土墙和一些山梁,看到一些白马黑马红马和一些骡子,看到一些杨树白桦和树上的大鸟窝,看到大漠和西域,看到一种空旷和大气。

我们现在正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相互拥挤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些南方乡村和北方乡村里走出来的。最早走出来,我们都是一滴水,或者是一泓细流。我们从那里把自己流出来,是碰到了很多石头的阻拦和泥沙的堵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流了一圈,最终又流回了我们的村庄。就这样反复的流啊流,就这样反复的受到石头和泥沙的阻扰,我们开始有点浑浊了。但是,因为我们毕竟还没有真正把自己给流出去,我们还被堵塞在纯净的家门口,我们这一滴刚刚有点浑浊的水很快就再次融入了那种巨大的纯净里。我们变得不纯净的时候是终于流出村庄之后。流出了村庄,就有更多村庄以外的水不断的流进我们的身体里和我们的内心里。我们就是冲着这些水才要流出去的,所以我们基本上不会拒绝这些水的融入。外面这么多陌生的水的温暖和惬意使我们无法抗拒。就这样由最初的一滴水,我们变成了一片水,就这样由最初的一泓细流,我们变成了一条小溪,再变成一条河流。最后,我们变得汹涌澎湃,再也没有了最初的宁静。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其高远的格调和独特的文学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体现了作者对乡土世界的关注和对现代人生存体验的独特感知。

B. 凌鹰对“自我”迷失于众人之中的比喻,让人想起了博尔赫斯写到佩罗得·达米安生命消逝时的比喻:“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这样形神兼备、直抵人心的句子,体现了凌鹰散文语言对事物的穿透力。

C. 《最初的一滴水》开篇就提到高更的那幅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正面回答了人的终极存在问题。

D. 文中的乡村不仅是地缘意义上的故乡,更是精神层面的故乡。“我”在不断地反顾与前行、否定与自我否定之中寻找精神的故乡和灵魂的栖居地。

2. 文章第五段写南方北方的村庄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文章以“最初的一滴水”为标题,简要分析其内涵及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最初的一滴水·凌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寻找最初的一滴水的根源,又开启下文,为后文写“我们”不得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隐痛作铺垫。②环境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南北乡村特有的乡土风情,渲染了乡土气息。借此抒发了对古老的农耕文明的眷恋不舍。引发读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①内涵:对心灵故乡的回归。即炎黄子孙们的故园情结、乡土情结。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生命意识的探索。②作用:行文线索,文章围绕“最初的一滴水”寻找——失去的原因——怎样寻回构建文本,形散神聚。比喻(象征),形象地表现深刻哲理,体现了乡土散文的故土情结、家园意识和生命思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提到高更的画,是引发读者思考“最初的一滴水”与人的终极存在的内在联系。不是正面回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创作意图,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语段的用意,首先要准确理解作品主题,然后结合内容具体、全面的解答其作用。解答时可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手法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内容方面要考虑语段性质,如环境描写语段就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答,结构方面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

第五段文字是一段环境描写,描写了南方和北方乡村各自特有的乡土风情,渲染出浓烈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眷念。

从结构上而言,本段文字处于文章中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上文“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滴水了”可以判断出,这段文字所看到景象,正是作者为了寻找自己的第一滴水而走南闯北所看的。 有引出了下文“我们现在正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相互拥挤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些南方乡村和北方乡村里走出来的”,为写为后文写“我们”不得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隐痛作铺垫。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意和作用的鉴赏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

“最后一滴水”的内涵:根据原文“那滴水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但我们的身体内部有时候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到我们无法看清寻找那一滴水的具体路径。因此,那滴水就那样静静地闪烁在我们身体的某个角落,但它的光芒却无法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因为我们基本上都在排斥它,基本上都在想怎样把它熄灭掉”可以理解出“最后一滴水”指的是我们身体里的某种情感。根据“我们变得不纯净的时候是终于流出村庄之后。流出了村庄,就有更多村庄以外的水不断的流进我们的身体里和我们的内心里”我们可以理解出离开故乡,心灵的水就变得不纯净,那么心灵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对心灵故乡的回归,也就是乡土情节。

“最后一滴水”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寻找“最后一滴水”展开的,寻找最后一滴水,接着写之所以失去“最后一滴水”的原因,最后写怎样才能找回。所以,这是文章行文线索

其次,这里采用了避雨的修辞手法,将回归故乡的情感比喻成“最后一滴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对人的重要性,体现了乡土散文的故土情结、家园意识和生命思考。

录入时间:2021-02-12 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