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鲲鹏意象的“误读”·刘运好》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这种“何必不然”,或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需求,自由创造。自由创造也是后代文学创作的常态,西方流行的文本“互文性”理论,也可以来阐释中国文学文本意象的挪移与内涵的转换。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心中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看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鲲鹏意象实现了从“有所待”到自由的转变,这促使鲲鹏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 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因此鲲鹏意象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

C. “有待”和“无待”在《逍遥游注》一文中获得统一,这是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

D. 为呈现盛唐气象,李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赋予了鲲鹏全新的内涵,其作品也成为盛唐之标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鲲鹏的作品,从中可看出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

B. 作者介绍文本“互文性”理论,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

C. 本文既论述了鲲鹏意象内涵转换过程,也点明了能够转换的原因和转换后的意义。

D. 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论证文本接受“何必不然”的三种方式时,均列举事例。

3. 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

A. 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B. 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蜗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的情节。

C. 戴望舒根据李憬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

D. 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

下载Word版试题
《鲲鹏意象的“误读”·刘运好》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项,“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魏晋文人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也就是说魏晋文人关注庄子的原因是“这种内在矛盾”,并非“追求精神自由”;

C项,“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可知,《逍遥游注》对鲲鹏的解释,应该是“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而非“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

D项,“为呈现盛唐气象”错,颠倒因果,根据原文“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可知,“盛唐气象”只是李白文学创作的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作者介绍文本“互文性”理论,是为了证明“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而非“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文章中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

A项,《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是引用典故中的杜鹃本身的意象,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

C项,《雨巷》中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自己理想的化身;

D项,《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故选B。

录入时间:2021-02-12 0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