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大医张伯礼·张立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张教授,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晚上,您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您接受任务之前有没有思想准备?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甚至自己想申请来。 记者:听说接到通知您流泪了,为什么呢? 张伯礼:感觉很悲壮,因为当时武汉情况已经是很严重了,并且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记者: ? 张伯礼: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我说现在有那么个事,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你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因为这个事不是短期煮几天,可能是长期的,我相信政府最后会埋单。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我当时说的名不好听,“中药漫灌”,就是全都给。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 记者:2月15日凌晨,您胆囊炎发作,听说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一直往回赶您,让您回天津去。您想回吗? 张伯礼:绝对不可能的。刚铺开打仗,怎么能撤离战线? 记者:在您手术后的第三天,您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也来到了武汉。他来看您了吗? 张伯礼:他说来,我说你打住,你来了不就问候问候吗?你又不能帮我治疗,又不能减轻我的痛苦,你问候电话里问候就可以了,你有你的任务,绝对不要来。 (节选自央视《面对面》专访) 材料二: 1968年,张伯礼从天津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基层从事医疗工作。在基层工作时,医疗队缺医少药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落后的医疗环境让他深觉惋惜。但当他看到中医用中草药也能治病救人,惊叹不已,从此对疗效卓越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甚至在农民废弃的土房里建起了一间书房。冬严寒,夏酷暑,白天临床诊治,夜晚掌灯苦读。坚持了5年后,他参加了两年制天津市脱产西医学习中医班,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182年,张伯礼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正式开始了他的中医药研究生涯。 “贤以弘德、术以辅仁”是张伯礼从医起立下的座右铭,他也用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向世人诠释着这句话的涵义。张伯礼处处为病人着想,年逾七旬也坚持每周出门诊。有时从外地赶回来,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诊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问题,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而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张伯礼深知,一个人能救治的病患是有限的,振兴中医药也绝不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只有后继有人,中医药事业才能得到延续,才能为更多的病人消除病痛。因此,多年来,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言传身教,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300名,培养出一批杰青、长江、万人领军人才,培养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都成为了国家名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摘自黄子桐《张伯礼:一生付中医肝胆照乾坤》) 材料三: 在抗疫一线,72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多日的劳累,使他胆囊旧疾复发,自己不得不成为一名病人。 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武汉保卫战”正是较劲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病人等待救治,他希望能保守治疗。“您不能再拖了,必须手术!”负责为他治疗的专家态度坚决。 2月18日,张伯礼被推上手术台。手术之前,照例要征求家属意见,他说:“不要告诉家人了,我自己签字吧!”毕竟这个时候在武汉病倒了,他怕老伴儿担心,更怕影响军心,张伯礼特意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麻醉过后,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助理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 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就开始在病房里工作了。病床上加了一个小桌子,左胳膊上扎着静脉针,右手不停地用笔在修改着东西。 “仗还在打,我不能躺下!”作为国家中医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汉责任重大。 3月19日,张伯礼迎来了72岁生日。同一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张伯礼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此时,他已经在抗疫一线持续奋战了53天。 (摘自张立平《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大医张伯礼》) 材料四: 从医院到企业、从学校到研究院所……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张伯礼履职的第十三个年头,为了走好“老代表”的履职路,他每年都会认真“做功课”,走访、座谈、咨询的脚步从未停歇。代表履职不仅需要“脑力”,还需要“脚力”。 13年来,张伯礼经常深入基层,脚踏一线,用脚步丈量出履职的前进之路。一路走来,他广泛听取患者、医生、教师、制药企业和管理部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获取了许多一线数据资料,在国民健康、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60余项。 如今,《中医药法》已实施两年多,经过实地调研,张伯礼发现,现阶段,由于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在《中医药法》贯彻执行过程中,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在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他说。同时,有些部门理解出现偏差,对待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左右摇摆。因此,今年两会期间,张伯礼又领衔提出在全国组织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的议案,以确保能真正实现立法目的,抓紧抓好抓实《中医药法》的贯彻落实。 (摘自《当张伯礼走进两会现场,所有人为这位抗疫英雄鼓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张伯礼多次使用“绝对”一词,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处事果敢、勇于担当的人,“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正是他的写照。 B. 张伯礼并非天才,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曾在“农民废弃的土房里建起了一间书房”,正是凭借这种刻苦精神,才一步步登上医学的顶峰。 C. 张伯礼手术前自己签字,是为了不让老伴担心,也怕消息外漏而影响抗疫军心,反映出他既有关爱家人的柔情,又有顾全大局的义胆。 D. 张伯礼认为,个别地区在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方面出现倒退,是由于对《中医药法》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2. 下列对材料相关文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是访谈,张伯礼亲述参与抗疫工作的经历,读者可以更直接更真实地理解张伯礼国之大医的情怀。 B. 材料二以传记的形式侧重介绍了张伯礼的学医经历、从医事迹和育人成就,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 C. 材料三作为典型的消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报道了张伯礼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例。 D. 材料四以较为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人大代表张伯礼的履职之路,体现了通讯不同于其他意新闻形式的文学性特点。 3. 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为记者拟写一个问题,使上下文连贯。 4. 概括张伯礼教授主要有哪些贡献。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大医张伯礼·张立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您是如何将中药运用到疫情防治中的? 4. ①从医期间通过医术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将中药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②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人才,为振兴中医做出了贡献。③作为人大代表,张伯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在国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60余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错。材料二中只是说张伯礼“被分配到农村基层从事医疗工作”,并未提及“出身农村,家境贫寒”。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材料三作为典型的消息”错。“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一般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而材料三详细报道了张伯礼在抗击疫情前线所做的很多事,如“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就开始在病房里工作了。病床上加了一个小桌子,左胳膊上扎着静脉针,右手不停地用笔在修改着东西”等,由此可知材料三不属于消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横线处是记者提的问题,应该由下文的回答推出,下文有“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可以看出这是写中药运用到疫情当中的过程,由此可推出横线上的句子是“您是如何将中药运用到疫情防治中的?”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结合材料二“他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问题,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而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可概括出“从医期间通过医术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结合材料一“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可概括出“将中药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结合材料二“多年来,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言传身教,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300名,培养出一批杰青、长江、万人领军人才,培养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都成为了国家名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可概括出“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人才,为振兴中医做出了贡献”。 结合材料四“13年来,张伯礼经常深入基层,脚踏一线,用脚步丈量出履职的前进之路。一路走来,他广泛听取患者、医生、教师、制药企业和管理部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获取了许多一线数据资料,在国民健康、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60余项”可概括出“作为人大代表,张伯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在国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60余项”。 |
|
录入时间:2021-02-13 09:1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