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何光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让道德腐败驻扎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太太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捡到几千元钱后上交了,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淡薄的环境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的”最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学校,便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 第(6)段中说“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我们的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 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 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D. 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 关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解说,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 这种信仰超越了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 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 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 “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

B. 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 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达到道德境界。

D. 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何光沪》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遍地垃圾的地方”、“坚持不扔垃圾”、“很难”,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A项,“由于……偏向广义的理性”表述错误,原文是说“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可见是“狭义的理性”;

B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C项,“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说法过于肯定,原文是“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是“很难”,不是“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D项,不属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C项,偷换概念。原文第(7)段说的是“道德的最低要求”与法律连接,“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境界”。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录入时间:2021-02-14 10: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