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张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这就应该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等活动;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发挥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B.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C.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D.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强化论证。

B. 第二段先结合具体事例阐明问题,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逻辑性强。

C. 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着重从服务内容和供给更新两方面展开论述。

D. 文章结尾列举了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以证明公共文化服务贴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

B. 多开辟网络空间,将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提升效能,更好服务群众。

C.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

D.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下载Word版试题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张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说法错误。原文是“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说明两者都要兼顾。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通过对比强化论证”说法错误。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面再分析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辩证说理,并非对比。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说法错误。文章谈的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供需错位的问题,而不是宣传不够的问题。

C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说法错误。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是“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存在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D项,“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说法错误。“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错,文章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指立足地方特色而采取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并不是单指人数多少。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录入时间:2021-02-15 0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