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伞·秦德龙》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民伞 秦德龙 张联纬领受了朝廷指令,千里迢迢到甘肃礼县上任。他曾是左宗棠麾下的幕僚,因在陇县造福一方,而被派往礼县出任知县。 到任后,他细心体察民情,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礼县的老百姓,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存放着灵柩。 “这是本地的风俗吗?”张联纬问。 “回大人,埋不起哩。”一个黑衣农人说。 张联纬越发糊涂了,家里死了人都埋不起,百姓这么穷啊? 黑衣农人告诉他,礼县的赋税很重,埋一次人要交十两纹银。一般人家自是埋不起了。就是有钱人家,也都将死去的亲属集中起来埋葬,为的是省些银两。 张联纬沉思不语。 夜里,张联纬辗转反侧,不能成寐。活人活得起,死人就死不起吗?想了一夜,终于有了一个办法。 清早,他传唤师爷过来,起草了一则告示。告示张贴在县衙门口,百姓都看到了:凡是即刻埋葬灵柩的,丧葬税由十两纹银降为五两。 告示一出,大户人家争相出殡,月余不息。 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第二则告示:丧葬税降为一两纹银。 中等人家心中暗喜,很快就出殡完毕了。 剩下的就是那些家徒四壁的赤贫人家了。他们实在是埋不起死去的亲人,一两纹银都拿不出。 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了第三则告示:凡是礼县百姓,家有灵柩的,一概出殡,免除丧葬税。 礼县百姓奔走相告,喜形于色。 张联纬再下乡私访时,已见不到百姓家中存放灵柩了。 礼县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民间纠纷颇多。张联纬将各方头人请入衙门,晓之以理:“穷则思乱。礼县为什么穷?穷在水荒。”他指着县衙的告示说:“打一眼水井,出水后补纹银五两;在水源周围垦荒一亩,补钱一文;增加一头牛、一匹马、三只羊,补两文;植树十株补五文……这些都是收取的那些丧葬税银。” 头人们听了都很高兴。大家也都明白,富可安民、富在社稷的道理。 一眼眼水井打起来了。 人和畜吃水的问题解决了,民族矛盾化解了。 转眼,到了快过年的时候。 腊月二十八这天,张联纬又下乡微服私访了。张联纬看到,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挂着金色的玉米和成串的红辣椒。一高兴,他随手将装有二十两纹银的褡裢扔在了路上。 第二天早上,有人把他丢失的褡裢送到了县衙。张联纬一看,竟是与他答过话的黑衣农人。“天赐你的财富,就是你的了。拿走吧!” “回大人,万不可!过去,我们缺吃少穿;现在,大圈满来小囤流,吃喝不用愁!丢钱的人等着过年呢,一定很着急!我怎么能据为已有呢?” 张联纬颔首笑了。 这一夜,不善饮酒的张联纬喝了很多酒,一醉方休了。他睡得很香,很沉,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在年夜的鞭炮声中,张联纬驾鹤西去了。 为了纪念他,礼县百姓在县衙的左前方,修了一座万民伞,树了德政碑。 选自《安徽文学》)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联纬在陇县政绩卓著,却因曾是左宗棠的下属,而被排挤到千里之外的礼县任职。 B. 张联纬体察民情,有时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有时采取公开察访的方式。 C. 百姓交的丧葬税银用来补助打井垦荒增殖等,表现了张联纬的为官之智、为官之德。 D. 小说以点带面,以黑衣农人上交所捡二十两纹银的事,反映了礼县治理效果很好。 2. 请简要概括张联纬是怎样彻底解决礼县下葬难题的。 3.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张联纬为什么值得礼县百姓修万民伞、树德政碑来纪念。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万民伞·秦德龙》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1)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实际情况。(2)寻根究源,用心思考,彻夜谋划。(3)针对不同阶层,分阶段采取不同办法,圆满解决问题。 3. (1)施政有心。走进百姓,了解百姓疾苦。(2)施政有方。智慧解决礼县存在的关键问题。(3)施政有德。清正廉洁,教化深入民心。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却因曾是左宗棠的下属,而被排挤到千里之外的礼县任职”错误,第一段“他曾是左宗棠麾下的幕僚,因在陇县造福一方,而被派往礼县出任知县”,可知是因为张联纬造福一方而被派往礼县出任知县。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黑衣农人告诉他,礼县的赋税很重,埋一次人要交十两纹银。一般人家自是埋不起了。就是有钱人家,也都将死去的亲属集中起来埋葬,为的是省些银两”,即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实际情况。“夜里,张联纬辗转反侧,不能成寐。活人活得起,死人就死不起吗?想了一夜,终于有了一个办法”,即寻根究源,用心思考,彻夜谋划。“清早,他传唤师爷过来,起草了一则告示。告示张贴在县衙门口,百姓都看到了:凡是即刻埋葬灵柩的,丧葬税由十两纹银降为五两”“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第二则告示:丧葬税降为一两纹银”“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了第三则告示:凡是礼县百姓,家有灵柩的,一概出殡,免除丧葬税”,即针对不同阶层,分阶段采取不同办法,圆满解决问题。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到任后,他细心体察民情,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礼县的老百姓,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存放着灵柩”“这是本地的风俗吗”“夜里,张联纬辗转反侧,不能成寐。活人活得起,死人就死不起吗?想了一夜,终于有了一个办法”,可知施政有心,走进百姓,了解百姓疾苦。“清早,他传唤师爷过来,起草了一则告示。告示张贴在县衙门口,百姓都看到了:凡是即刻埋葬灵柩的,丧葬税由十两纹银降为五两”“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第二则告示:丧葬税降为一两纹银”“张联纬又命师爷贴出了第三则告示:凡是礼县百姓,家有灵柩的,一概出殡,免除丧葬税”,即施政有方,智慧解决礼县存在的关键问题。“腊月二十八这天,张联纬又下乡微服私访了。张联纬看到,家家户户的房檐下,挂着金色的玉米和成串的红辣椒。一高兴,他随手将装有二十两纹银的褡裢扔在了路上”“第二天早上,有人把他丢失的褡裢送到了县衙”“回大人,万不可!过去,我们缺吃少穿;现在,大圈满来小囤流,吃喝不用愁!丢钱的人等着过年呢,一定很着急!我怎么能据为已有呢”,即施政有德,清正廉洁,教化深入民心。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
|
录入时间:2021-02-15 10: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