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侯发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栓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半天。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演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反复强调故事的真实性,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 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 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作了铺垫和伏笔。 D. 三个孩子找妈妈的途中为了壮胆唱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几句,含蓄地暗示了他们的妈妈是谁,这样揭示谜底时才不感到突兀。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 B. 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 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 D. 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3. 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孩子还是常香玉?请简要表述理由。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看戏·侯发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1. C 2. 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3.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常香玉。小说的主题爱国主义精神、担当奉献精神主要是通过常香玉来体现。三个孩子虽然用了较多篇幅来写,但主要是来陪衬突出常香玉,是次要人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的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的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这一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然后找到人物相关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从而进行概括分析。 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可知,通过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老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由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审题,如本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孩子还是常香玉?请简要表述理由”,然后表明观点,再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阐明理由。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常香玉。因为小说的主旨是要表现爱国注意精神,担当奉献的精神。而这一精神通过常香玉为了给志愿者捐献一架飞机而卖掉房子汽车,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表现出来的,而文章对于孩子运用了大篇幅来描写,通过孩子们对妈妈的想念,以及走了一夜的路来到郑州的艰难,是为了衬托常香玉的无私,所以孩子们是次要人物,主要为了衬托常香玉这个主要人物。在答题时,也可认为主要人物是孩子们,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
|
录入时间:2021-02-15 10:1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