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源县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有个种地的叫老韩。老丁和老韩是好朋友。 做买卖的人,本该爱说话,但老丁一天说不了十句话。种地的整天和牲口、庄稼打交道,本该不爱说话,但老韩一天得说几千句话。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老丁平日不爱说话,但一到唱戏,像换了一个人,口舌翻飞,字正腔圆,精神焕发。两人本是朋友,但唱起戏来,或是夫妻,或是君臣,或是父子。有时唱一个折子,有时连走一本戏,全看二人的兴致。唱起戏来,往往忘了打兔。 两人是朋友,两家的老小也走得近。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常在一起割草。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割了一下午草,天快黑了,背着草回家,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两人都想捡这物件,嫣红比胭脂大一岁,跑得比胭脂快,早一步跑到物件前。捡到手里,原来是一只布袋。嫣红便将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 老韩老婆打开布袋,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两口子夜里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漏出半点风声,我用绳子勒死你。”把嫣红吓哭了。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 老韩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老丁笑了:“哥,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 老韩有些不高兴了:“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见了面,分一半。” 老韩:“你这不是耍浑吗?” 老丁:“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要是没商量,又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就得经官。” 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老韩听出来老丁的意思,我好不了,也不让你得着便宜。两人一块打兔唱戏,好了二十来年,老韩没发现老丁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不是说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既然已经撕破了脸,就是再分钱给他,两人也算掰了。老韩也赌上了气:“这布袋是捡的,不是偷的,你想告就告吧。”老丁也不示弱,转身走了。 但事情没等经官,布袋的主人找上门来。布袋的主人,是襄垣县温家庄给东家老温家赶大车的老曹。八月十五头前,老曹拉了一车黄豆,到霍州去粜。粜完黄豆,又结了霍州粮栈欠老温家小麦的钱,共六十七块大洋。空着车往回走,身上乏了,在车上半睡半醒,由着牲口往前走。路过牛家庄村头,一过沟坎,车一颠,装钱的布袋滑落到地上。等车进了襄垣界,才发现布袋丢了,老曹惊出一身汗。急忙顺着原路回头找,但路上哪里还有布袋的踪影?老曹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打问,问了百十个村落,口干舌燥,水米没打牙,没有问出布袋。本想没了指望,到了牛家庄,照例一问,纯粹为了心安,没想到牛家庄大人小孩,都知道老韩家拾了布袋。本来大家不知道,让老丁一闹,大家全知道了。老曹便寻到老韩家。老韩见瞒哄不住,只好将布袋拿了出来。老曹一见布袋,一屁股瘫坐到地上,将布袋里的银元倒出来数了数,分文不少。老曹站起身,向老韩作了个揖:“大哥,没想到能找着布袋。” 又说:“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又说:“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我赔不起东家。” 又说:“赔起赔不起是一回事,回到家里,跟老婆就不好交代;我不上吊,老婆也得上吊。” 又端详老韩:“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块大洋,没往心里去,大哥,你不是一般人。” 说得老韩倒有些惶恐。老韩平时嘴挺能说,现在一句话说不出来。老曹又说:“今天不是小事。如不嫌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 老韩又有些猝不及防。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快就连到了一起? 因为一只布袋,襄垣县温家庄的老曹,和沁源县牛家庄的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事后老韩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节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丁做生意却不爱说话,老韩种地却爱说话,两个性格如此不同的人却成了好朋友,小说中的这类内容充满了生活气息又富有情趣。 B. 割草回家的胭脂和嫣红都看到了别人丢失的那只布袋,只是嫣红抢先捡到了手里,这一情节为下文丁韩两家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C. 老丁平时做生意不爱说话,为布袋跟老韩争辩时却是口齿伶俐,义正辞严,句句在理,相比之下,老韩却显得贪心、小气和虚伪。 D. 小说对老曹丢失和寻找布袋的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解答了前文嫣红捡到布袋的疑问,也交代了后文老曹与老韩成为朋友的缘由。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笔法,不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而是在迅速推进的故事情节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小说的叙述语言平实、简洁、洗练,开头“沁源县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这类语句明显借鉴了民间文学的表述方式。 C. 小说多处运用前后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写老韩平时非常能说,捡到布袋那天说了一晚上,但面对老曹的称赞却一句话说不出来。 D. 小说写老曹找到布袋后,在五个段落中连用五个“又”写老曹说话,既突出了老曹真心实意的感激,也从侧面映衬出老韩的尴尬无语。 3. 小说中的“一只布袋”有哪些作用? 4.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主题之一是“寻找与孤独”:小说中的人们总在寻找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人,而在寻找中又常常阴差阳错地得到或者失去,最终落入宿命般的孤独。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请从小说中老韩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A 3. ①“一只布袋”是行文线索,从捡布袋、争布袋到还布袋,小说的基本情节都是围绕这只布袋逐步展开的。②小说通过“一只布袋”的风波,一石三鸟,刻画了老韩、老丁、老曹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③小说借助“一只布袋”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主旨,正如文中老韩所说“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4. ①老韩和老丁性格完全不同,只因共同爱好成了好朋友,却又因为孩子捡到一只布袋产生争执,一个偶然事件让老韩与二十多年的朋友老丁瞬间决裂。②老韩本想把布袋里的钱据为己有,无奈之下才还给失主老曹,被老曹认定是不贪财的大好人,因为误会让两人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③老韩失去的朋友老丁肯定不是真朋友,得到的朋友老曹也未必是真朋友,得到朋友和失去朋友都是阴差阳错,充满了意外和偶然,这与《一句顶一万句》“寻找与孤独”的主题是一致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方法:(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C项,选项说老丁“义正辞严,句句在理”不合文意,比如老丁说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见了面,分一半,这个要求就不在理。选项说老韩“贪心、小气和虚伪”也不准确。在老丁要求一家一半分钱时,老韩不同意,说等着失主来认,最终把钱还给了是猪老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A项,“不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不符合小说实际,小说中有对老韩的心理描写。原文,“老韩听出来老丁的意思,我好不了,也不让你得着便宜。两人一块打兔唱戏,好了二十来年,老韩没发现老丁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不是说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是对老韩的心理描写。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的发展;显示线索,构成对比;营造氛围,暗示社会环境;暗示、揭示、深化主题,寄托情感,有象征意义。回答物象的作用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老丁和老韩原始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两家女儿一起看见一只丢失的布袋,但是布袋被老韩的女儿捡到了。老丁就去找老韩争布袋里的前,要求一家一半。后来,老韩把孩子捡到的布袋还给了失主老曹。整篇小说从捡布袋、争布袋写到还布袋,基本情节都是围绕这只布袋逐步展开的,所以,在结构方面,这只布袋是行文线索。 小说通过“一只布袋”引发的风波,老丁和老韩原始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但因为一只布袋绝交。老韩和老曹原来素不相识,但因为一只布袋成了好朋友。所以,“一只布袋”刻画了老韩、老丁、老曹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小说结尾老韩所说“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小说中的人们总在寻找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人,而在寻找中又常常阴差阳错地得到或者失去,最终落入宿命般的孤独。这也就揭示了这篇小说“寻找与孤独”的主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小说中老韩的角度简要分析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首先要读懂小说,梳理其情节结构,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本题题干已经给出了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寻找与孤独”,即小说中的人们总在寻找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人,而在寻找中又常常阴差阳错地得到或者失去,最终落入宿命般的孤独)。回答时,要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依照得到朋友-失去朋友——又得到新朋友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 本题,“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可见:老韩和老丁性格完全不同,只因共同爱好成了好朋友。 “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嫣红便将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然后老丁就去找老韩争布袋里的前,要求一家一半,老韩不同意。可见:这个捡布袋的偶然事件让老韩与二十多年的朋友老丁瞬间决裂。 “老韩又有些猝不及防。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快就连到了一起”,老韩本想把布袋里的钱据为己有,无奈之下才还给失主老曹,被老曹认定是不贪财的大好人,就因为一只布袋,襄垣县温家庄的老曹,和沁源县牛家庄的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事后老韩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老韩失去的朋友老丁肯定不是真朋友,得到的朋友老曹也未必是真朋友,得到朋友和失去朋友都是阴差阳错,充满了意外和偶然,这与《一句顶一万句》“寻找与孤独”的主题是一致的。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
|
录入时间:2021-02-15 10: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