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威力·杨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的威力 杨炼 敦煌莫高窟的顶上是一片戈壁,在这儿我曾领略过两次截然不同的黄昏。 第一次是一个秋季柔和的傍晚,遥远的沙漠和天空之间,大自然裸露着纯朴苍劲的曲线,宁静充满耳鼓,仿佛有着微微的压力。 河谷和树林的喧哗都已退去。西部的高原,敞开胸膛拥抱一轮落日,那乐尊和尚的落日,岑参和高适的落日,再一次从古老的传说中走来,使三危山迸发出一片红光,而我,就被这片无垠的红光提升着,超越巨大的一瞬,进入了永恒。 还有一次也是秋天,但整个大自然正举行着残暴的法则。狂风没有间歇地掀起沙石的滔天巨浪,把古塔遮蔽、把无字的土碑打得斑斑驳驳。到处一缕缕沙砾像暗色的金属粉末曲折爬行。四脚蛇细细的身子,蜷缩在芨芨草丛中。万物正在被一个破坏的欲望所统治、所摧毁。 但是,忽然,我的眼睛又触到了光——茫茫沙幕之上,飘浮着一轮淡蓝色的太阳!仿佛有意让两次回忆轮回到同一点,太阳的蓝色多么静谧!是包容了所有不安、践踏过一切死亡之后生命的轻盈和骄傲。那只神圣之鸟,本身就是蓝色,只应当是蓝色,为大地受伤的心舒展开安宁的羽毛。 那时,世世代代被流沙埋没的逃亡者的足迹都醒来,向黄昏致敬。千年的商旅随着隐约驼铃,出现在沙丘浑圆的剪彩上。一只半坡彩陶重新旋转出它红黑两色的河流,我被浸透,我被洗涤,从这一刻起被选中成为高原和落日的宣喻者。 从这一刻起,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我身处其间的世界,像沙暴的日子一样遍布敌意,一个个时辰笔直地走来,在周围堆积起厚厚的墙,夜的黑彩像一个预谋似的在窗口游弋……这是一个我无法回避的世界,不是因为它的强大,而是因为只有穿透它才能抵达我的第二重天地,那儿所有逝去的都依然存在着:屈原佩着他的兰花,李白抚着他的长剑,竹林间一片酣畅的……每个诗人是一棵黄金树,风摇响从甲骨和金石上叮叮当当撒下来的图画般的语言。我知道,我的全部生命只为了获得用这种语言谈话的秘密! 带着创造的意志,我在黄昏的国度漫游。这是我千年以来就已占有的领土,我的手把大地染成金黄,我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女娲。我把我打凿的石斧交给开天的盘古,我为百草找到神农,让看不见的道显形给聪明的老子,直到肌肉炼成青铜,敲出钟声,我一次又一次把沉重的痛苦提纯成优美的音乐,使每滴鲜血中饱和了智慧。 于是我的诗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铸成,永远经历着结束与开端之间的一刹那。黄昏滋润我,带着不确切的迷惑和肯定的预感,随同具有流向的辞句清澈地涌现。一组花岗石群雕,一座辉煌的宫殿,像水中倒影和灼热沙漠的屋楼似的变形,却使世界在恍惚中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我希望具有一种力量——它千百年来支撑过苦难而光荣的祖先——建造起那早在我梦想中存在的大厦:我的诗。 我将永远感谢这令我耗尽心血的使命。 这片土地是丰富的,如果我至今没有能够体现它的威力,我承认危机只在我自己身上:我们能否像接触爱人似的深入诗的一层层宝藏?我们能否走到世界的尽头,把野兽的嚎叫和神的祈祷紧握在手里?我们是否已穿过心中之夜,终于登上那将与人类合为一体的万古的黄昏?然后,让胜利与失败,幸福与苦难,永远期待但又绝望的一切,都升华为一个必然的启示? 有什么必要担忧白昼与黑夜哪一个更接近地狱呢?我已占有黄昏,我永生在东方高原的这座金黄色峰巅上,我自己将成为那全部:纸写成的、石头刻成的、水浇灌的、火熔炼的、罪恶的、无辜的、卑贱的、高贵的、死去了的、复活了的、沉沦的、超生的……我一旦化身为诗,就将加入那无始无终的存在的行列。我相信在自己心里就能采到那枝日精月华的灵芝草! 一个永远的秋天,一个既是现实又是想象中的黄昏,大自然的悟性最完美的形式,在空旷中充实着我,在震撼中提升了我。 (选自《散文选刊》)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列举了许多著名诗人,揭示出虽然斯人已逝,但传世的诗篇足以使其生命价值不朽。 B. 文章第4段使用比喻、比拟、借代的修辞手法,凸显了灵活生动、优美诗意的语言风格。 C. 作者推崇诗歌,认为诗歌既是支撑祖先走过苦难的精神力量,也是值得耗尽心血的使命。 D. 文章第7段中的“两个世界”既可指现实世界和历史世界,又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2. 请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 文中的“黄昏”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黄昏的威力·杨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作者通过把诗人比喻为黄金之树来讴歌赞美诗人以及诗歌价值意义的贵重,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汉字的眷恋热爱、对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3. (1)具体可指作者曾在莫高窟的戈壁领略过的两次截然不同的落日黄昏;(2)可指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所诞生的文化与诗歌成就,使“我”深受浸染滋润;(3)可指历史与现实、结束与开端、白昼与黑夜、死亡与永生的交叉点上的永恒瞬间;(4)可指人类文化有史以来所获得的精神启悟和所企及的精神高度;(5)可指现实世界及充满想象意味的精神文化世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第4段使用比喻、比拟、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法有误。文章第4段没有使用借代修辞。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 解答此句含义,首先从手法上看,“每个诗人是一棵黄金树”运用比喻,将诗人比作黄金树,从作者选取的喻体可见在其心中诗人的贵重。从关键词语上看,作者用“图画般”修饰语言,生动地写出语言具有艺术的美,可见作者对语言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结合前后文语境分析,“我知道,我的全部生命只为了获得用这种语言谈话的秘密”,这是我的,也是“每个诗人”的使命,是诗歌文化从屈原到李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丰富意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根据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题干中所给词语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及词语的本义,认真揣摩其语境义,看是否有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感情色彩义等;最后根据分析,整理概括答案。 解答文中的“黄昏”的多重意义,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关键语句,结合语境体会“黄昏”的象征意义。文章开篇点题“敦煌莫高窟的顶上是一片戈壁,在这儿我曾领略过两次截然不同的黄昏”,这里的黄昏指的是时间、自然景观。“每个诗人是一棵黄金树,风摇响从甲骨和金石上叮叮当当撒下来的图画般的语言”“带着创造的意志,我在黄昏的国度漫游。……使每滴鲜血中饱和了智慧”,这里黄昏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于是我的诗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铸成,永远经历着结束与开端之间的一刹那。黄昏滋润我”,这里的黄昏指的是生命交叉点的永恒瞬间。“我们是否已穿过心中之夜,终于登上那将与人类合为一体的万古的黄昏?然后,让胜利与失败,幸福与苦难,永远期待但又绝望的一切,都升华为一个必然的启示”,这里黄昏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启悟。“一个永远的秋天,一个既是现实又是想象中的黄昏,大自然的悟性最完美的形式,在空旷中充实着我,在震撼中提升了我”,这里的黄昏指的是自然的和精神的世界。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 |
|
录入时间:2021-02-16 09: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