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马慧茹、冶进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折扣。

下载Word版试题
《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马慧茹、冶进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C[A项,从全文看,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由此可知A错。B项,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B[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B项的后半句“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分析正确。文章就是从“媒体”和“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可知二者关系密切。]

3.C[C项,对推出的两大结果“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

录入时间:2021-02-16 1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