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民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民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警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警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警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 (要走) 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警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兵×! 巡警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警(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兵×!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大洋去呢? 大兵×!揍他个小舅子! 巡警快!再添点! 王利发(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兵×!(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警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警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警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有改动)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鉴赏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2.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茶馆(节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A 2. 本段通过难民的央告,巡警的勒索,大兵的蛮横,反映了由于军阀混战造成社会不安的状况。 3.首先表现出他凶狠,他一句“滚”,难民自动散去;其次他狡猾贪婪,他借势两次勒索王利发,打发不了大兵,便主动帮大兵要钱。 【解析】 1. [B项,谈不上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说法也不正确,反映的是战乱频仍,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现实;C项,巡警打发难民时态度强横,打发大兵时却毕恭毕敬,欺软怕硬,根本说不上维护社会治安;D项,“有欺软怕硬之嫌”曲解原文,“批评的笔调”说法错误,作者对其是同情的。] 2. 解答此题时,先要找出难民、巡警、大兵的行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后指出当时的治安状况。 3. 可根据巡警对难民、对王利发、对大兵等不同的态度总结,分析出其性格的多面性。 |
|
录入时间:2021-02-16 10:06:08 |